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蘇菲的世界 完結版,垃圾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對你而言,它是否真實。中世紀的一句格言‘我信,因為荒謬’(credoquiaabsurdum)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
“哦?”
“這話的意思是:正因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如果基督教所訴求的是我們的理性,而不是我們的另外一面,那它就不叫做信仰了。”
“現在我懂了。”
“我們已經談到了祁克果所說的‘存在的’和‘主觀真理’的意義,以及他對‘信仰’的觀念。他創造這三個觀念是為了批評傳統的哲學,尤其是黑格爾的哲學。不過其中也包含尖銳的‘社會批評’在內。他說,現代都市社會中的個人已經成為‘大眾’了,而這些大眾或群眾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喜歡說一些含糊不確定的話語。他的意思就是每一個人所‘想’、所‘相信’的都是同樣的東西,而沒有人真正對這些東西有深刻的感受。”
人生的階段“我實在很想知道祁克果對喬安的父母會有什麼看法。”
“他對人的評語有時滿嚴苛的。他的筆鋒犀利,諷刺起人來也很尖酸刻薄。比方說,他會說‘群眾就是虛偽’、‘真理永遠是少數’,以及大多數人對生命的態度都很膚淺之類的話。”
“蒐集芭比娃娃已經夠糟了,但更糟的是自己就是一個芭比娃娃。”
“這我們就要談到祁克果所說的‘人生三階段’的理論了。”
“對不起,我沒聽清楚。”
“祁克果認為生命有三種不同的形式。他本人所用的名詞是‘階段’。他把它們稱為‘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和‘宗教階段’。他用‘階段’這個名詞是為了要強調人可能會生活在一個較低的階段,然後突然躍升到一個較高的階段。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活在同樣的階段。”
“請你再解釋清楚。因為我很想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哪個階段。”
“活在美感階段的人只是為了現在而活,因此他會抓住每個享樂的機會。只要是美的、令人滿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這樣的人完全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他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的奴隸。對他而言,凡是令人厭煩的,就是不好的。”
“謝啦,我想我對這種態度很熟悉。”
“典型的浪漫主義者也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階段的人,因為這個階段所包含的並不只是純粹的感官享樂而已。一個從美感的角度來看待現實,或自己的藝術,或他所信仰的哲學的人,就是活在美感階段裡。他們也可能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待痛苦或悲傷,但這只是虛榮心作祟罷了。易卜生的《皮爾金》這出戏的男主角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階段的人。”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
“你認識這樣的人嗎?”
“沒有很典型的。不過我想少校有點像是那樣。”
“也許吧,也許吧,蘇菲……雖然這是他展現他那病態的浪漫主義反諷的又一個例子。你應該把你的嘴巴洗一洗。”
“什麼?”
“好吧,這不是你的錯。”
“那就請你繼續說下去吧。”
“一個活在美感階段的人很容易有焦慮或恐怖和空虛的感受。
但果真這樣,他就有救了。祁克果認為,害怕幾乎是有正面意義的。
它表示這個人正處於‘存在的狀態中’,可以躍升到更高階段。可是你要不就晉升到較高的階段,要不就停留原地。如果你不採取行動,而只是在即將躍升的邊緣徘徊是沒有用的。這是個兩者只能擇其一的情況,而且沒有人能夠幫你做這件事,這是你自己的抉擇。”
“這很像是決定要不要戒酒或戒毒一樣。”
“是的,有可能。祁克果所描述的這個‘決定的範疇’(categoryofdecision)可能會使人想起蘇格拉底所說的所有真正的智慧都來自內心的話。是否要從美感階段躍升到道德階段或宗教階段,必須是發自個人內心的決定。易卜生在《皮爾金》裡面也描繪了這一點。
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大作《罪與罰》這本小說中,也生動地描述了存在的抉擇如何必須發自內心的需要與絕望的感受。”
“那時你最佳的選擇就是過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如此你也許才可以開始活在道德階段。這個階段的特色就是對生命抱持認真的態度,並且始終一貫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擇。
這種態度有點像是康德的責任道德觀,就是人應該努力依循道德法則而生活。祁克果和康德一樣注重人的性情。他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