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七章 壞習慣,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話說回來,劉鑫覺得弘農楊家相比於同為“四世三公”的袁家來說,命運要好上太多了。
袁家的主要成員在袁紹袁術兩兄弟逃出洛陽之後,基本上被董卓殺了個乾乾淨淨,除了少數倖存者外,袁家嫡系成員基本都死在了洛陽。
而袁術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二世祖,本來在孫堅被射死之後收留了孫策等人,手下也算是人才濟濟,絲毫不比當時的曹操差多少,只要善加經營,拿下荊州是沒有問題的,結果袁術在得到傳國玉璽之後,竟然想到了自立為王,雖然袁術也算是過了一番帝王癮,但是在最後還是成了眾矢之的,在逃亡河北時被劉備撿了便宜,最後死在了逃奔袁紹的路上。
當然了,劉鑫覺得以當時袁術和袁紹的糟糕關係,以及袁紹與袁術兩人也算是袁家最後的兩支血脈,袁術就不可能投奔袁紹,或者說袁紹不可能讓袁術投奔自己的。
畢竟將心比心,劉鑫能夠猜測出袁紹當時的想法,只要袁術一死,袁紹這個袁家庶子就是袁家最後的血脈了,到時候就算是袁家庶子又如何,袁紹現在已經是袁家最後的血脈了,袁術自然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袁家家主,從庶出“轉變”為嫡系,所以袁紹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嗎?
而且袁術那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性格袁紹怎麼可能不知道,如果真讓袁術投奔了自己,或許過不了幾天,袁術的本性就會暴露無遺,在袁紹面前上躥下跳,指手畫腳,甚至會強行藉助自己“嫡子”的身份對袁紹進行奪權。
當然了,袁紹肯定有信心不會讓袁術奪權成功,但是有這麼袁術這麼一個混蛋扯自己後腿,不論是誰都會很厭煩的吧,何況袁術的“嫡子”身份也算是袁紹心裡的一道坎,可以說袁術一日不死,袁紹就永遠是個庶子,這對於當時已經志在天下的袁紹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所以袁紹是不可能讓袁術前來河北投靠自己的,當然了,袁紹不可能正大光明的拒絕袁術的投奔,畢竟這會敗壞袁紹的名聲,所以袁紹只能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來殺死袁術,以絕後患了。
劉鑫想到這裡,忍不住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對面的袁紹,不禁肯定了這個猜測,就拿現在的袁紹來說,如果劉鑫提議幫他殺死袁術,袁紹絕對是舉雙手贊成,誰叫袁術這麼跳呢?
而弘農楊家就不一樣了,弘農楊家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這段長達近百年的戰亂裡,不僅沒有衰弱,反而日漸強盛,弘農楊家在晉朝,隋朝,唐朝,宋朝等數個王朝的統治下,家族成員都出任過丞相之類的朝廷命官,一直以來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可謂是鐵打的楊家流水的王朝。
所以說,弘農楊家絕對算的上是東漢末年的一條“大腿”,不過弘農楊家作為一個以文立家的大家族,家學強盛,可謂是與世無爭,所以在之後的三國時期中,弘農楊家幾乎是“默默無聞”,弘農楊家的子弟也就基本上沒有出現在《三國演義》中了,世人對於弘農楊家的瞭解也就知之甚少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三國時期的最大獲益者,其實還是那些東漢的各大世家豪門,除了少數比較倒黴的世家豪門,比如袁家,其他的世家豪門在經歷了將近百年的戰亂之後,家族實力不僅沒有減退,反而還變得更加強大了,因為連年的戰亂讓這些世家豪門兼併了更多的土地,收納了更多的百姓稱為他們的奴隸,佃戶,而且還趁著戰亂髮了一筆戰爭財。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古詩說得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劉鑫不知不覺間,又想了一些有的沒的,不過袁紹等人也已經算是習以為常了,都在靜靜的“圍觀”著劉鑫,也不開口打斷劉鑫的沉思。
劉鑫突然回過神來,發現袁紹等人都默默的看著自己,不由得老臉一紅,有些尷尬的說道:“不好意思,剛剛我好像又走神了。。。”
袁紹笑著搖了搖頭,有些開玩笑的說道:”沒事的大哥,我們都已經習慣了。“
袁紹的小玩笑,讓劉鑫只得無奈的聳了聳肩,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好吧,我以後也得找機會把這個壞習慣糾正過來了。“
袁紹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不過還是笑著說道:”大哥你說的很對,你這個壞習慣是得早點改一改,你現在在我們面前偶爾走神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在陛下召見你的時候,如果你走神的話那就是大不敬了,就算陛下不說什麼,那些宦官或是老學究,也會想盡辦法來找你的麻煩,到時候就算大哥是仙師,也會遇上不少的麻煩。“
袁紹雖然看似在說笑,實際上也是在勸誡劉鑫,畢竟劉鑫日後真要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