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回 再見王福,大唐江湖道,萊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都太原府一直都是大唐在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地方,這些年來西面的吐蕃人一直不太平,府衛的力量大多都在西面的都督府裡面,但太原府卻是大唐不容忽視的地方,太原府周圍的府衛力量也不小。畢竟當年太祖就是從太原興兵反隋的,一路打進了長安城奠定了如今的大唐盛世。
本來王福只是一屆文官,作為刺史並沒有染指府衛的能力,但是自從去年出了那檔子事情之後,新皇帝一口將太原府之中的左右衛都調入王福的刺史府下面,設立了太原北都督府,由王福領了這個太原都督的頭銜,可以節制太原府衛。這算是新朝以來的頭一遭,但也沒辦法,新皇帝不喜歡王福這樣的老臣子,但畢竟王福的名望放在那裡。如果王福最後是死在任上,還是被歹人殺了,那他這個皇帝也顏面無光,好在王福這個人沒什麼太大的政治野心,當年廢太子的時候他也算站在了新皇帝的這一邊,給他一些額外的權力也不算什麼。
這一日王福候在了都督府的大堂之中,他在等候一個人的到來,去年在太原王福就已經和楊飛以及李封晨結為了忘年交,前幾日王福受到了楊飛的書信再結合最近一段時間江湖上的動態,血手門的崛起已經讓王福感到不安而立。任何一個江湖門派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都會成為朝廷的眼中釘,曾經在江南叱吒風雲的五虎門就是如此,但是奇怪的是,血手門並沒有。甚至在朝廷之上還有不少人幫血手門說話,只說這是一個不成氣候的幫派,下面的人雜亂無章之類。新皇帝一心都在西征吐蕃之上,對於血手門還停留在一年前突襲太原府的時候。
朝廷總得態度依然是江湖事江湖了,哪怕是雙劍派這次遭到了滅頂之災,西面不少將領寫來了奏摺這才讓新皇帝稍稍重視了一下血手門,但是隻是如此。那些內侍和近臣每天都變著法給新皇帝說新的東西,很快皇帝就會把血手門這件事情給忘記。王福的擔心也就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個單純的殺手組織或者是江湖邪派也沒什麼,但血手門在朝中似乎有強援,尤其是楊飛在書信裡面提到的兩個人,吳王李恪和陳九。前者是親王,後者是北方的大商人,本來這兩個人是八杆子打不著的,但現在卻透過一個血手門聯絡在了一起,王福知道什麼叫未雨綢繆,這一點政治敏感他還是有的。所以受到了楊飛的書信之後就一直等在了大廳裡面,他知道這幾天楊飛就要到了。
書信裡面楊飛只寫了一些大致的內容,並沒有詳細的東西。畢竟這樣的書信涉及到一個名聲很不錯的親王身上,若是傳了出去對王福對楊飛都不是什麼好事。朝廷對於李姓的皇親國戚還是很優待的,這一點從先帝開始就是如此。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玄武門之後,才變得如此。
終於在王福接到書信後的第三天,楊飛的馬車趕到了。這一次他們先去了榆次放下了王菲,轉而帶著小憐和李封晨的遺體一起去的太原。小憐原本就是血手門的一屆樓主對於血手門裡面的事情比較瞭解,李封晨說起來也是王福的後輩,現在雙劍派沒了將李封晨落葬在太原也是一個選擇。
“拜見王使君。”
一年未見,楊飛多了一些成熟,少了幾分隨行。王福還記得這個年輕人一年前在他的府上,受了重傷還鬧著要找酒喝,於是這一次王福一早就命下人準備了一些當地的好酒放在府中。但似乎楊飛的成熟遠比王福想象的要多,只是一個照面,只是一句話,王福就深深地感覺到了這個年輕人的不同。
“楊少俠終於來了,老夫等了三天總算等到你了,既然大家都是熟人也就不多說了,先入都督府我們再重長計議。”
一行人魚貫而入,裡面既有美若天仙的小憐也有樣貌兇狠的楊伯韜,在後面的幾個人則抬著一口棺材入了都督府,楊飛現在的身份已經不是一年前的普通江湖師爺了,如今他是執掌一幫的麒麟門少門主,身上似乎多了一些運籌帷幄。
而現在的王福也不是一年前蟄伏在太原的刺史,而是真正替天子鎮守一方的太原府大都督,領太原刺史之職。別看太原刺史是正三品的官,在地方是一等一的大官可放在長安城裡面一個大州刺史並沒有什麼能耐,可一個外放道上的大都督就不同了,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不能輕視王福。
“王使君,這次徐州失守,血手門打通了江南和河北的道路,實際上吳王謀反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相信王使君這樣的人物也一定能夠看得明白。”
楊飛也不含糊,這一次斷手之後,楊飛的性格發生了極大地變化,現在做事不僅僅更加的面面俱到,重要的是他做事更加的果斷了。要是放在以前,楊飛肯定會顧及官場上面的規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