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回 再見王福,大唐江湖道,萊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會將事情捅的那麼的清楚明白。這事情說白了不是王福可以插手的,吳王畢竟是皇親國戚他一個外放的地方官去插手這種事情是吃不到好果子的。要是以前楊飛絕不會這麼做,但現在他在利用王福的正直,畢竟要報仇,要覆滅血手門並不容易。
“楊少俠說得是,吳王素有賢王之稱,實際上當年廢太子之時朝堂上面支援吳王的人就有不少。不過當今聖上畢竟是嫡出,還有長孫閣老這樣的國舅爺在背後,吳王落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是奈何這些年來一直都尾大不掉。”
先帝對於吳王也不是完全信任的,要不然也不會將他從蜀地改封到了吳地,本來是一箭雙鵰的計謀,卻沒有想到蜀地直到今日依然在吳王的掌控之中,而現在又搭進去一個江南。而新皇帝一心想要超越先帝,只是專心於和吐蕃的戰事之上。王福對於朝局是擔心的,但奈何他現在已經說不上話了。
“王使君,此事怕是難以拖下去了,陳九此人在突厥和高麗方面都有些來頭,甚至有訊息說陳九根突厥和高麗的皇族都有來往,而血手門一早就透過神拳無敵巴泰爾聯絡到了吐蕃皇帝,如此一來西有吐蕃,北有突厥,東有高麗再加上江南有吳王的私兵,如果到時候四地一起舉兵就算是關中雄兵百萬也無濟於事啊。”
雖然楊飛所說的事情天馬行空,但王福也不能說這種事情就一定不會發生。想當年隋末大亂的時候,太祖皇帝就是得到了北方突厥人的支援來一路殺進了長安城,但這些年來大唐和突厥的關係已經不那麼好了,而東面的高麗一直都是如此,再加上吐蕃虎視眈眈,大唐雖說是盛世,但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風光。如果內有吳王作亂,再加上三國壓境,後果不堪設想。
“楊少俠說得也不無道理,只是王某現在人微言輕,即便是上書也恐怕到不了天庭,聖上將王某人放在太原實際上是明升暗降……”
向來外官的奏摺要先過中書省,可現在吳王的人在朝廷之中勢力不小,王福寫一個奏摺根本沒什麼用,說不定還會提早暴露他們的情況造成殺身之禍。
“王使君說得對,卻也不對。以使君這些年來的為人,即便如今不在朝中但人情關係總是在的,不說別的當朝的幾個閣老都是王使君的老友了,尤其是褚閣老和長孫閣老二人,現在他們頗為受用,要是能夠將事情傳遞給他們知道,想必他們也不會坐視不理吧。”
人情關係最為複雜,也最為有用。只是王福這個人有時候做事比較死板,就好像去年的時候,本來他早可以事急從權直接殺了錢洪而不給錢三萬任何的機會,但他做事遵守唐律,這才造成了之後的血手門夜襲太原府。很多外面的地方官都會想著法地和長安城裡面的大官攀關係,別說是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兩個人身份尊貴,就算是一般的內侍在地方官的眼中那都是竭力巴結的物件。可王福倒好,外放了幾年硬是沒有和以前在長安城裡面的老友有什麼聯絡。好像生怕被別人抓到他的把柄,說他想要靠著關係重新回長安。
王福到了這個年齡了,對於官階什麼的早就看透了沒有那麼多的追求,現在想要的無非就是自己的名聲。所以他才不想和長安城裡面的高官多接觸,但楊飛管不了那麼多了,即便他清楚王福的性格也只能如此。要對抗血手門光光靠江湖上的力量是不足夠的,徐州雙劍派就是一個例子,兩封書信就可以讓一個昔日的名門大派慘遭覆滅,朝廷上面的力量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
“楊少俠說的不如道理,只是老夫年事已高,雖然在長安城裡面有些關係,但畢竟多年不見,而且現在王某人也是太原府大都督,不能隨意離開太原。只怕長安城裡面的事情,老夫是無能為力了……”
王福此話不假,他一年也就是年末的時候可以重回長安城,算是去吏部報個道。王福的家人都在長安城,但他卻不能隨便返回,有時候他也有置世的念頭,可能過了這一任便會上書,如今再去長安城裡面走動總是不合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