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章 冬雷,漢闕,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肆種宿麥,以解青黃不接之困,最後由大司農經手,實現了冬小麥在關中的普及。
而漢武末年,將張騫從異域帶來的苜蓿、葡萄種在離宮別觀旁,但和至今仍是長安稀缺植物不同,大司農十分看中苜蓿,用行政手段在官府所屬的園囿種植,使其遍佈長安、河西,讓大漢的軍馬有了優良的飼料。
如今要在南海郡種植棉花,光靠個人去買地種植是效果甚微的,仍得藉助大司農的力量,萬幸珠崖棉布在長安竟是有利可圖的奢侈品,這讓任弘的提議天然少了些阻礙。
他此刻指著兩份棉布,力勸田延年道:“大司農,官吏貪珠崖郡珍賂,因交趾刺史部難以管控,不管如何更換官吏,都會侵侮蠻夷,故彼輩數歲一反。”
“與其貪棉布之利而惹得邊境不寧,倒不如在南海郡種棉。南海郡氣候與珠崖郡頗似,且缺少絲麻,桑樹難活,蠶桑之事遠不如中原。”
“南海郡雖然炎熱,但當地士民亦需衣物蔽體,大司農派人去推廣種桑,常收效不多。各地需因俗而治,不若改種棉樹。南海戶口眾多,女子又善紡織,定能讓長安所獲棉布增加十倍!如此邊境安寧而均輸少府利益增多,不出十年,棉布定能衣被嶺南,暢銷中原!”
“另有一類棉種,可在西域與河西種植,亦可使當地官吏推廣。”
這年頭的印度棉別說種到中原,連過嶺南都難,所以非洲草棉也要在大西北種植開來,由官府牽頭推廣,南北兩開花之下,讓白白的棉花綻放西北和嶺南,在兩代人內實現棉布從奢侈品到消費品的轉變,才有實現的可能。
田延年一笑:“西安侯真是妙人,有政績也不忘帶上大司農,老朽都想將你要到大司農來了,先是那曲轅犁,如今又是這棉……”
正說話間,二人卻被打斷了,一道閃電劃過陰沉沉的天空,旋即是巨大的驚雷響徹長安!
驚得大司農官署的狗狂吠不止,眾人中膽子小的捂著胸口癱坐在地,只有任弘和田延年小心翼翼地看著外頭的天空。
天陰了許久,一串雷電竟接二連三,極不尋常,弄得人心惶惶,憂慮這些驚雷是否劈到了長安城裡。
“要出大事啊。”
田延年這輩子應付該幹過不少虧心事,似乎很怕這響個不停的雷是要劈自己,探頭探腦地望著那些如龍蛇般遊走的閃電,對任弘道:
“這種怪異的天象,那些喜歡講天人感應的儒生,恐怕又要抓住機會,說陰陽乖異,大做文章了!”
……
ps:不好意思飛機晚點,今天只有一章,8號9號都有三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