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5章 (大結局),漢闕,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宣成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鹹以康寧。宿衛忠正,勤勞國家,功德茂盛,勳如蕭相國。”
這是當初劉詢給霍光的蓋棺定論,即便後來霍氏謀反,除了一個幼孫霍武外全部族誅,依然沒有影響這評價——頂多就是將霍皇后葬在霍光墓旁給她加了個惡諡春秋筆法一番。
但明面上,十多年來,劉詢對霍光都畢恭畢敬,每年派人去墳墓祭掃,近來又恢復了霍氏孤兒的地位,讓他繼了博陸侯之爵。今日麒麟閣上眾人皆直書姓名,唯霍光不然,只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以示尊敬。
劉詢很清楚,霍光承上啟下,從天下從土崩瓦解的邊緣拉了回來,又有策立之功,沒有他下決意,劉詢不一定能當上皇帝。
承認他的功績和地位,就是在維繫自己繼位的合理性——雖然隨著完成滅匈奴和治比文景的成就後,這點已經可有可無了。
而霍光又曾遣傅介子出塞再通西域,謀劃了必滅匈奴的國策,給今朝完成此事打下了基礎。
但要實打實地論功勞,劉詢心中,霍光是略不如任弘的。
“弘有蕭何之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有張良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又有韓信之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
真是一個完人,所以才能在短短二十餘年間,做下了那麼大的事業:開西域,破西羌,救烏孫,輔新君,平霍氏,滅匈奴,興百業,定春秋,拓絲路,獻輿圖,他還給劉詢留下了無數人才,功如三傑之和,若無他,大漢的中興將大打折扣。
而在個人感官上,霍光讓皇帝芒刺在背,任弘使劉詢如沐春風。霍光步步緊逼,任弘卻知道退讓,用一種猶如自我放逐的方式西行,避免了君臣相殺的悲劇發生,這是最讓劉詢感懷的事。
“有臣……不,有朋友如此,朕復何求?”
功臣次序和入選都是有其政治原因的,郭翁中、辛慶忌、韓敢當、馮奉世、張敞,是劉詢內定的未來輔臣,所以他們即便功勞有所不及,也必須入選!這是他們的政治資本。
霍、任二人亦然,在劉詢看來,霍光只代表了過去。
而任弘,代表了現在和未來,看看朝中諸卿吧,數數麒麟閣上諸功臣吧,還活著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算“任弘黨羽”,連他最信任的郭翁中,都做過任弘舊部。
形勢如此,也是劉詢無可奈何,他也欲打造自己的班底,奈何天不假年,若再給他十年時間,當不會如此。
“任弘當為第一!”
於情於理,於私於公,他都必須第一!
只是說好的按照官職排序,大將軍怎麼也比驃騎將軍大,這有點不好吧。
弘恭在旁小心地提醒皇帝。
劉詢卻只輕描淡寫地一揮手:“那就拜他為大司馬大將軍!”
皇帝活著的時候,大漢不需要另一位大將軍來掣肘。
可一旦自己駕崩,卻必須給任弘這個名號——除了他,誰還有這資格?
隨駕來麒麟閣的群臣都暗暗吃驚,只是有人驚懼,有人驚喜。這意味著陛下要效孝武託孤之事,招西安侯歸國輔政?不過,皇太子也已經二十多歲了啊,又有天子言傳身教,請名師教之,其氣質性格,若非要找一位皇帝來比的話,那就是頗似孝昭。
但劉詢接下來的決意,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昔時,秦孝公求賢令有言,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故以商於六百里封公孫鞅。”
“而古之哲王,自周以降,至於漢興,宅中御宇,莫不內封子弟,外建藩維。”
等等,天子這是要做什麼?連算是“任弘一黨”的丞相張敞,御史大夫黃霸都心生惶恐,這是要封王?
二人連忙站出來勸阻道:“陛下,白馬之盟立有祖制,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諸卿誤矣,高祖之制,為內諸侯王者方擊之。”劉詢卻大笑。
“但外諸侯王,從閩越甌越,到如今的烏孫句町等,從未斷絕,何來違背祖制之說?”
外……外諸侯?
“《書》曰,方五千裡,至於荒服。身毒河中之地,已在九州之外,到了另一個大洲,立國於斯,豈非外諸侯哉?”
劉詢讓手下舉著天下九洲輿圖,接過一把玉斧,揮向圖中的蔥嶺位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