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8章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漢闕,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宮室陵闕該建也得建。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帝國需要一些奇觀彰顯威儀,別跟秦代那樣誇張就行。

與劉德的議論中,霸陵已到,在這兒甚至能遠眺到任弘在白鹿原的莊園。

霸陵旁的文帝廟號曰“顧成廟”,劉詢入內祭拜,奉上兩樣祭品。

一件是燒得焦黑的姑衍山祭天金人,文帝時匈奴入寇,火燒回中宮,是為奇恥大辱,這次任弘加以報復,一把火燒了匈奴聖地姑衍山,加上過去衛青火燒龍城,算扯平了。

第二件是握衍朐鞮單于卑躬屈膝,願意向大漢稱臣跪舔的國書。

當年孝文承漢初之弊,和單于的通訊也低聲下氣,矮其一頭,在賈誼看來,漢每歲金絮採繒以奉單于,天子共貢,是臣下之禮也,猶如漢對匈奴稱臣。

而如今,卻是匈奴反臣屬於漢。

劉詢拜道:“《治安策》有言,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蠻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百年前天下之勢方倒懸,如今總算復正!足以告慰孝文在天之靈,而賈生若見今日事,泉下當不必再痛哭流涕長太息了!”

……

拜謁完霸陵,過了渭橋,便到了咸陽坂上的陽陵。

漢景帝的廟在陽陵前,號曰“德陽廟”,這位陛下在世時重點在於解決內憂,對匈奴透過遣公主和親通關市納歲幣來維持關係。終孝景時,雖然匈奴屢屢毀約入盜邊塞,但終無大寇。

等劉詢告完德陽廟,又輪到任弘驂乘,皇帝在行車時也不想耽誤時間,遂與任弘議論起戰後如何分割放幹血的匈奴。

“匈奴一直欲分裂大漢,高皇帝時冒頓在燕代邊塞之外扶持韓王信、東胡盧王、趙王等,吸納六國殘餘,欲於邊地裂土。而七國之亂時,趙王遂曾陰使人於匈奴,吳楚反,匈奴欲與趙合謀入邊。”

“對匈奴來說,中原分則易與,對大漢來說,一個四分五裂的匈奴,才對邊塞沒有威脅。”

任弘告訴劉詢,他在出徵匈奴時發現,所謂百蠻大國,不過是各部落聚集會盟,又以攣鞮氏為尊,右地匈奴和左地匈奴語言可能不同,儼然是兩個民族,統一在大單于旗幟下而已。

在單于被陣斬後,這個鬆散的聯盟已星散瓦解,各部流竄歸於故地。

“今匈奴右地有兩單于並立,此外還有堅昆在北,小月氏在西南,一分為四。”

“漠南頹當城以東,定襄、代郡以北草原為烏桓所佔,戎狄天性貪狼,為防烏桓復強侵犯邊塞,應於漠南再設一位單于。”

原本的人選是呼韓邪,可在殺其父辱其母后,顯然不合適了,最後商議,不如找到幾十年前被伊稚斜擊走後,投降漢朝的左賢王於單後代,封為正統單于,使其統轄漠南匈奴。

“至於漠北,隔著大幕,大漢鞭長莫及,可使丁零、鮮卑分之,以狼居胥山為界,鮮卑佔弓盧水,丁零得郅居水、餘吾水和單于庭。”

任弘對鮮卑是心存警惕的,這正是歷史上匈奴衰落後,將匈奴帝國遺產全盤接受的部落,故扶持丁零制衡。

草原被分成了八個勢力,如此就能阻止一個龐大的統一行國出現,分而治之。若是郅支堅決不服從漢,待其被擊滅後就是七國並立……

匈奴也陷入七國之亂,但又不能讓草原打得太厲害。任弘建議,大漢得在塞北受降城建立“安北都護府”,加以管轄,功能類似護烏桓校尉,不置太多駐軍,主要是為了就近管理草原事務——做攪屎棍,扶弱抗強,讓塞外的分裂維持下去。

這其中,鮮卑烏桓是沒有王的,各位大人單獨與漢通洽朝貢,而新扶持的漠南匈奴,也應該擴大各部酋長的權力,使之與安北都護府直接往來。

劉詢對任弘的計劃十分滿意,他沒看錯,任弘確實是出將入相之良選。

等到向西抵達平陵,祭祀孝昭皇帝的“徘徊廟”時,劉詢只默默對便宜祖父道。

“朕最感謝孝昭皇帝的事,便是將西安侯,留給了我!”

……

皇帝在平陵縣用過飯,又馬不停蹄繼續向西,他們要在入夜前抵達最西邊的茂陵,那是告六廟儀式的**,最為盛大。

可在平陵與茂陵之間,天子車駕卻停下了,劉詢下了車,遠遠望向兩陵之間那座封土高大的臣之陪葬墓,神情悵然若失。

是博陸宣成侯霍光之墓,劉詢默默看著夕陽中的封土,忽然對一旁的任弘笑道:“過去朕總覺得大將軍墓仰之彌高,可今日再看,似乎也沒那麼高。”

是啊,劉詢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武功秘籍到武俠世界

堅強的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