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大城北京,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岸線都是由綿長的漢白玉欄杆和蜿蜒伸展的彩繪長廊環繞著的,以秀美著稱。站在拱廊之下的人們可以看到隔湖相對的龍王島,以及通向島上的十七孔橋。再向遠望,在島的一角,橫有一座以其精美而著名的橋,人稱羅鍋橋或駝背橋。“
那條大石船,又稱石舫,有兩層樓高,長約八十英尺,佇立不動,泊於水中,其狀如真,構想新異。有一次慈禧太后弄來了一條遊玩的汽船遊湖,船遊一週達四英里長,但她後來卻沒有再遊——也許是她買不到零部件吧!
。。
第七篇 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1)
色彩、形狀、線條與氣氛是構成一切藝術的基本因素,而藝術的任務就是創造美。藝術直接訴諸感官,但美感的衰退經常把藝術引向歧途,促使人們用智力、幾何方面的分析來替代已喪失殆盡的對美的感受,那實際是一種絕望的體現。對這種藝術進行任何理論上的辯白都是毫無意義的。
眾多宮殿與皇家遊樂場的精妙著色藝術,我們已經談過了。但對中國建築來說,無論是宮殿還是寶塔,形狀是同樣重要的。在中國所有的寺廟建築群中,寶塔是至關重要的成分。事實上,最古老的寺廟唯一儲存下來的部分通常就是寶塔。它就像一個花瓶,孤零零矗立在那裡,完全依賴線條與形態的安排來體現其造形之美。在西方城市中,教堂的尖頂為人們提供了陸上標誌;在中國的風景中;寶塔起著與之異曲同工的作用。
北京的寺廟數不勝數,有儒家的,也有道家的,有佛教的,也有喇嘛教的。就其形狀的完美來講,天壇別具一格,出類拔萃。許多作家盛讚它為“中國一切宗教建築最傑出的代表”,“三層青瓦金頂的聖壇”,是“人類靈感的傑作”。在中國所有的藝術創造中,就單件作品來說,稱天壇為至美元上的珍品恐怕並不過分,它甚至要超過中國的繪畫藝術。天壇對人們情感的震動,除了它的壯麗雄偉之外,還來自其建築本身的比例合度,其色彩的完美,及其與蒼天的渾然一體。朱麗葉·布萊頓曾以詩人般的敏感這樣描寫她靜觀天壇時的感受:
在這一遊人罕至的靜謐角落,你可以不必擔心他人的打擾,凝眸注視那大片微微顫動的青草和那些莊嚴矗立的綠樹,縱橫交叉的大理石甬道把它們劃成大大小小的格子。這些草木似乎吸收了周圍空間、光線和空氣中所包含的一切寧靜與柔和。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在清晨來這裡,晨曦薄霧中的天壇頂蓋彷彿懸浮在半空,夢境般隱約迷離。正午時分,陽光燦爛輝煌,此刻的天壇又別是一番景色。傍晚,夕陽西下,如一輪火球墜入西山之後,晚霞映紅了大理石,色彩格外鮮豔。清晨、正午、傍晚的天壇,風景各異。但若想真正體會天壇的精妙絕倫,你得選擇月明星稀或瑞雪繽紛的夜晚,月光是如此的神秘,雪花是那樣的輕盈,只有此時此刻,你才能切身體驗到天壇,這人類建築的瑰寶,與那樹木的美妙,與那蒼穹的空曠是如何和諧,它是如何準確地反映了生命與永恆的真諦!只有此時此刻,你才能領悟這樹叢與建築象徵了智慧、愛心、敬畏與無所不在的寧靜。神用這些啟示教育混沌無知的人類。{21}
沐浴在月色中的天壇是最令人肅然起敬的,因為在那時天幕低垂,天壇這座雄偉的穹頂建築與周圍的自然景物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鍍金的圓頂在雲朵或繁星的襯托下閃閃放光,三層壇簷在夜裡顯得更加寧靜安祥,令人敬畏。層見疊出的大理石欄杆支撐並托起了整座建築,其造形象徵了人類向上蒼奉獻了自己的靈魂。天壇恐怕是世界上最能體現人類自然崇拜意識的建築。與其他森然可怕的宮殿或優雅別緻的樓閣不同,天壇與哥特式大教堂一樣,真正能讓人們體察到神靈的啟示。
祭天是中國古代最具威嚴的儀式,那是僅屬於皇帝的特權。在這一活動中,皇帝是最高貴的祭司,是其臣民的代理主教。這種思想感情是中國最古老的思想方式,它既不是儒家的,也不是道家的,更不是佛家的,是先於它們很早就存在的。對上帝的膜拜{22}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的開端。儒家學說是一個倫理道德說教系統,也包含一些以史實為根據的社會政治內容。孔夫子本人從實質上說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他研究的重要物件之一便是在他之前各時代祭天的形式。《論語》中有兩處記載了孔子感覺史料不足的苦惱:我不知其細節,因為缺乏歷史依據;如果史料充分,我就能恢復它們。還有一次他說他不知道究竟該怎樣來祭天,如果有人知道,那麼治理天下易如反掌。他說: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