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大城北京,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塔,也有兩個絕好的代表:京城西北角位於郊區的五塔寺和西山附近的碧雲寺。五塔結構曾經是一座寺廟的組成部分,但今天只是孤零零地矗立在野地裡。明朝時,有一富裕的印度高僧(名班迪達——譯註)帶來了佛的金像和金制的“金剛寶座”作為禮物獻給了當時的皇帝(即明成祖朱棣——譯註)。那位皇帝非常高興,所以就讓那個印度佛教徒在這個地方按照金剛寶座的形狀修建了五塔寺。寺廟於一四六五年竣工。塔基是一個巨大的方塊,高五十英尺,周邊飾有齒狀邊緣的佛像,設有臺階。在這巨大的方形塔基上坐落
圖94貴族府邸一角
圖95上:《貨郎圖》李嵩作;下:蘇東坡(宋代)手跡
著五座佛塔,中央一座,四角各一,每座佛塔都由十一層構成。
碧雲寺的佛塔是乾隆皇帝於一七四八年命人修建的。它的風格比較時新,也是同類建築中最為完美的。佛塔本身及塔基周邊的雕塑儲存也比較完好。乾隆皇帝在此建塔是出於他對此地的偏愛,此處有他的行宮。塔身有十三層而不是十一層,而且人可以登上塔頂眺望周圍的鄉村,遠處的北京城也盡收眼底。人們還能看到附近另一種風格的印度建築,作為僧徒墓地的“道場”。
塔是中國風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高閣式建築,底寬頂窄,但與閣不同的是,它不用於居處,而用於表現佛學思想。當然,這種外來的佛學思想有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中國傳統宗教的影響。儘管窄一些,但在層數、翹簷、窗戶及頂蓋的安排上,塔與閣是相似的。塔上的窗戶只是具備窗戶的形狀,實際上不起什麼作用,因為它們是不透光線的。閣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等等,塔亦如此。有時塔簷下懸掛風鈴,給塔增添了一種修飾性的陰柔之美。
塔是用於安置佛之遺骨(舍利)的所在。塔基中藏有佛經。中國人認為它有鎮邪制妖的神奇力量。建於十二世紀的杭州保椒塔於民國元年倒塌’。人們曾相信塔下壓著白蛇精,但倒塌後,人們卻發現塔下藏有數以百計的佛經。作為體現十二世紀印刷技術的樣品,這些佛經頗為珍貴。至於舍利,佛身火化後在灰中存留的殘骨,據我所知,不過是一些蛋白石。印度僧徒知道這一點,中國僧徒卻不清楚。這些閃閃發光的石頭自然會使當時的中國人感到神奇。在廣州北部一座古老的禪寺裡,我有幸親眼看到了一塊裝在盒裡的蛋白石,這種殊遇是大多數觀光者不敢奢望的。他們把那塊小石遞給我看時,神態極為莊重嚴肅。佛牙在泰國,但我從沒聽說中國哪個寺廟聲稱藏有佛骨,有的只是舍利。中國僧人接受舍利為佛骨的說法也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釋伽牟尼的骨像珠寶一樣放射出神奇燦爛的光芒是很自然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七篇 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4)
北京所有的古塔中,玉泉山的漢白玉塔是最著名的。該塔挺拔俊秀,俯視大地,在陽光下絢麗奪目。玉泉山還聳立著一座綠色琉璃瓦鑲面的古塔。像瓷器的彩繪一樣,這些瓦具有很強的裝飾功效。一般的古塔,各層之間有大小相等的空隙,但這座琉璃鑲面的寶塔卻不同,它的更高更大的塔層都是虛設的。第二層塔有欄杆環繞,欄杆下是最底層塔的兩重頂蓋。第二層塔也是兩重頂蓋,只是稍窄一些,上邊是第三層塔的護欄。第三層塔是三重頂蓋,只是更窄了一些,塔頂是一座大鐘和一個倒置的碟狀結構。整個古塔讓人感覺它正像一顆冠狀寶石。不遠的狩獵園還有一座相似的琉璃鑲瓦面寶塔,同樣美麗。
天寧寺的寶塔是整個京城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建於元朝以前的遼代。有些年代久遠的古塔已經看不見了,如建於公元八世紀的憫忠寺塔。天寧寺古塔今天還聳立在外城的西門外邊。天寧寺是我們辨認遼金兩朝都城舊址的依據之一。但它的始建日期要早許多,可以追溯到北魏四七二年,當時這裡就有一座寺院。但以後各個朝代對它進行了多次修整重建,它的名稱也一直在不斷地改變。天寧寺有十二世紀的石刻和一尊大佛。明朝軍隊佔領北京時,這座寺廟被燒燬了,但它在十五世紀又得以重建,規模加大了。乾隆皇帝在十。八世紀又花巨資重建了該寺。天寧寺寶塔的塔簷上過去曾懸掛著三千四百個風鈴,但大多數已經零落不見了。這座天寧寺和忽必烈建造的鼓樓屬於北京未遭徹底破壞的最早古蹟。
北京的古塔分白、黑、黃三種顏色。北城牆外的黃塔建於十七世紀。它是清朝第一代皇帝為首次來訪的###喇嘛修建的,喇嘛及該教蒙古族信徒的座位依然完好。在皇家資助下,該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