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大城北京,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到幾次擴建。黃塔的“黃”字源於喇嘛教袍的顏色,黃色代表他們的教派。該塔的圓頂是印度風格的,四角聳立著四根高柱,結構與印度的泰姬陵相似,但規模當然要小得多。該塔以其浮雕作品知名,因為年代較晚,所以這些浮雕儲存完好。
如果把塔的頂部切掉一兩層,那麼塔便成了一種亭式結構,因為亭也可以具有幾層裝飾性頂蓋。雍和宮喇嘛廟裡低矮寬闊的六角亭就是這類建築的極好例子(雍和宮之所以叫作官而不稱作寺,因為它曾是一位清代王子的寢宮)。
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中國風景的另一個特色,是那種叫做牌樓的裝飾性拱門。北京人看作四大參照點的四大牌樓是東單、東四和西單、西四,它們是純屬裝飾性的牌樓。北京牌樓的最好例項是頤和園內正對昆明湖的那座和十三陵入口處的那座巨大的石牌樓。十三陵的石牌樓一直被稱譽為最傑出的牌樓建築,這不僅僅因為它的形狀完美無缺,還因為它的體積龐大無比。當然體積大小不足以說明問題,這座牌樓的結構與色彩搭配也是無可挑剔的。天朗氣清的日子裡,玉泉山入口處的漢白玉門樓也是非常值得一瞧的。儘管它的規模要小一些,但在蒼松翠柏的襯托下,這座潔白如玉的門樓給人以一種耳目一新之感。
我們已經說過了五塔寺牆壁上的浮雕作品。碧雲寺與黃喇
圖96《炙艾圖》署名李唐(一一〇〇——一三〇〇)
圖97沉思之佛漆飾(元代)
圖98觀音木製(元代)
圖99宴樂
嘛寺的那些浮雕儲存狀況更好。北海彩色琉璃瓦製成的九龍壁浮雕更讓人讚歎不止。這類以龍為主題的浮雕作品在中國非常普遍。孔子老家山東曲阜孔廟石柱上的龍雕是最傑出的代表。龍雕也見於天安門外的華表之上。十三陵的龍雕更為精美。多貝於寺廟與官邸門口的石獅也比較普遍,但由於簡單複製的原因,這類作品大多流於俗套。要想見識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動物石雕,我們得去西安看漢代將軍霍去病墓前的石馬雕塑。這組與真人實物一樣大小的出色作品產生於公元前二世紀。其中之一造形為一位漢人俯跨在馬背上。這些作品是為了紀念這位聞名遐邇的將軍征服土耳其斯坦而修造的。
中國的青銅作品出現於商朝,其中有些作品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十五世紀這一段時期的青銅三足鼎還大量存在,當然北京故宮收藏了一些最好的作品,鼎上刻印的文字可以證明其真實性。今天在北京,我們還可以看到東藥廟有名的銅馬,其腰腿部分由於歷代參拜者的觸控已經光滑閃亮(據說觸控該馬可以帶來好運)。距頤和園入口處不遠,人們可以看見昆明湖岸上那著名的銅牛,這裡還可以看見入口處那些古老珍貴的青銅獅子和萬壽山側湖岸上大牌樓處的獅子。不論在慈禧太后的頤和園行官還是在紫禁城主要宮殿的庭院,人們都能看到一些青銅鶴和青銅獅。
北海白塔島腳下團城內的雪花石佛像是中國雕塑的傑作。像其他偉大的藝術品一樣,它透過眼神與微笑傳達了人類表情的奇妙。在西方人那裡,它以“面帶蒙娜·麗莎微笑”的玉佛而知名。
中國的塑像普遍為木質或泥質,這一點表明了中國人能嚴肅地對待宗教或他們的神,人們在許多佛寺裡經常可以看到巨大佛像的頭部是殘缺破損的。中國人對神的這種漠然由來已久。規模較大、財力較盛的寺廟通常有一種特殊的羅漢堂,羅漢像的數目有時可多達五百,總是以它們各自不同的面部表情吸引人注意。羅漢不是常人,通常被認為具有超自然的神力,有些羅漢把自己打扮成叫花子的模樣。所以創造者苦心經營,千方百計地賦予它們各具特色的表情。東藥廟和碧雲寺都有這樣的羅漢堂。北海西北角的“大西天”就是一個泥塑佛像群,但不幸的是這群佛像並沒有什麼特別令人稱道的地方。最為珍貴的是一尊非常古老的檀木佛像,那尊佛像原在白塔寺,後來被康熙皇帝遷到了
圖100觀音
彩飾木製,(金)(公元一一一五—一二三四)至元初時期作品
圖101魔法師十四世紀壁畫,兩手分別置於日、月之上
圖102刺繡畫面明代作品
圖103《溪橋賞春圖》戴進作,明代初期宮廷畫
北海的宏業寺。它所用的木料如此堅硬,敲擊時會發出金屬撞擊一樣的聲音。
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足以寫成一本書,但我們在這裡只能簡單從事。從古典審美趣味角度來看,沒什麼可以超過宋代的白瓷花瓶與白瓷碗缽(汝窯、官窯,特別是定窯的)。在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