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大城北京,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這項軍事計劃是不實際的,八旗子弟不能佈滿整個城市,他們還需要漢族商人們的商業活動。“韃靼城”這個詞兒,大概源自馬可·波羅。他經常使用此詞,有時毫無歧視地用於北京居民身上。總的來看,後來滿族延用了漢族的習俗,說一口很標準的北京話,並且有些人起了漢族名字,也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滿族。當然,他們也對自己被稱為“韃靼”感到不滿。在漢語裡“韃靼”這個詞兒的意思是化外之民。通常人們用漢話稱滿族為“旗人”。
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可稽,但內城的漢族人口無疑多過滿族。在外城,亦即在前門外,有一鬧市區,其中有小旅店,古老的寺廟,賣燈籠和帽子的商業街,還有一些有名的餐館,大眾娛樂場所,紅燈區八大胡同,但是更多的商人們卻是在內城活動。當我們談到北京城時,指的就是這裡。
在元代,“韃靼城”這個詞兒也許用起來還較合適,因為忽必烈汗命令韃靼人全都住在離城牆一英里之內的地方。同時他使金首都“汗八里”(意即“大都”)中的居民移居到這座新城市。馬可·波羅曾形象地描寫了當時市郊的景象:
“你應該知道,‘汗八里’城的城牆內外有眾多的房屋,聚居著大量的人口,其居住的密集達到空前的程度。在每一城門外都有一片城郊,總共有十二處。這些城郊面積廣大,所擁有的居民比城內還多。〔城門外的城郊寬度延展至與相鄰的城郊接壤,深度大約達三、四英里。〕③那些城郊的小房子裡寄宿著外
圖17頤和園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