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何進掙扎導致的蝴蝶效應,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地良心,為了確保自己絕對中立超然事外的姿態。
在何進那個軟耳朵幾次三番折騰“是否讓董卓進京”這個問題時,李素都沒有絲毫置喙,也沒有讓自己出現在何進的密謀小圈子視野裡。
袁紹跟曹操分別怎麼勸何進,李素是一句都沒機會聽到,但想來跟演義和三國志上寫得也差不多吧。
不過,他終究是在京城住了十幾天,以跟甄家談聯姻和順帶幫恩師整理典籍為名冷眼旁觀,這讓他多多少少看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全貌,也對相關當事人有了更有血有肉的瞭解。
在《三國演義》上,何進召董卓進京後,似乎就不聞不問了,直到何進被殺、董卓進京,中間再無抵抗和波折,形同npc。
但李素親歷其中觀察後,還是看到了何進很多有血有肉的掙扎——八月十二日,董卓抵達澠池的時候,何進就派了侍中種邵去阻止,讓董卓再等等不要輕舉妄動。
董卓也並非直接莽上來,而是等了一兩天,再次上表申訴各種找藉口,才突入到谷城。
然後八月十五何進第二次派種邵再去訓斥,這次言辭更加犀利,終於威懾住了董卓,讓他在雒陽以西最後一個鄰縣谷城郊外停了下來,離雒陽城還差二三十里,並且一停就是好幾天,到八月十八都沒敢再動。
由此可見,何進也不是一個純粹臉譜化的弱智,整個過程中,他發現情況有點不對時,還是掙扎過的。
只是在掙扎的過程中,何進看到董卓被勸在了谷城縣不敢再進後,又重新自大起來,覺得所有局勢盡在他掌握中,什麼陳琳說的“手執利刃、授人以柄、此取亂之道也”統統不存在!
誰說董卓是虎狼會食人?還不是我讓他在雒陽以西五十里停下他就得離城五十里停下、讓他離城二十里停下他就二十里停下,很好控制嘛!
之前的丁原,也不是俯首帖耳?說不定就是這些外兵在互相制衡。
存著這種想法,何進的舉動,倒也稍稍跟歷史同期出現了一些小偏差。
八月十九日,董卓的數千精兵然在谷城東郊停駐的第四天,就有些新的小道訊息傳到雒陽,說董卓在河東的步兵主力開始二次增兵,準備增援已經抵達河南尹的前軍。藉口則是前軍來得倉促、糧草不足,後隊並非戰鬥部隊,而是給前軍“運糧”的,如此一來何進想讓董卓後隊退回去都沒了藉口。
這也不奇怪,因為歷史上董卓也這麼幹了。只不過歷史上廢帝廢得太快,所以後續部隊還沒趕到,廢立就結束了,沒在第一波行動中發揮實質性作用。
何進看到董卓那種“前軍不敢進,等等後軍增援”的姿態,心中也再次發毛,怕最終等某一鎮外兵的規模到了一定程度後,會鎮不住。
何進沒什麼別的辦法,就想簡單模仿之前讓董卓丁原互相制約的老套路,想到了京師附近的其他外兵。
八月二十日,李素在蘭臺寫書的時候,突然得到了何進的召見,立刻趕到了大將軍府上。
李素心裡有點預感,覺得有變故要發生,但想不出來具體是什麼,只好自己保持謹慎。
蔡琰也是心中惶恐,臨別時偷偷關照他一定要小心。
到了地方之後,李素髮現果然還是老三位幕僚:袁紹、曹操、陳琳在座。
當然了,比之前幾次李素來,好歹是少了一個鮑信——鮑信就是這個月才被何進派出去,到陳留一帶募兵,讓他募到新兵後立刻帶回京師。現在想來,肯定也是看董卓進京部隊的規模在膨脹,所以何進也留了一手、想讓鮑信也幫他擴充嫡系武力。
這世上沒有人是坐以待斃的npc,多多少少會有點腦子有點操作。何進聽袁紹意見的同時,自己也在試圖微調修補袁紹計策的弊端。
“末將李素,拜見大將軍。”
李素行禮之後,何進難得有些禮賢下士地放低姿態:“免禮免禮,李中郎,聽說你帶了五百親衛進京?”
李素嚇了一跳,義正辭嚴地否認:“大將軍何出此言!末將麾下,都是徵西將軍部下騎軍,當初為了上庸道賊亂未平,要邊打邊走才能疏通,不得已帶這麼多人,漢水道又不便逆流。
末將深諳外兵非宣召不得進京,隨身只帶了三十貼身護衛,那五百騎軍還在伊闕關外呢。至於剩下的兩千五百人,更是遠在魯陽,大將軍可能是記錯了。”
何進無所謂地擺擺手,似乎已經不太在乎這些大義名分,只是盯著軍事因素追問:“那就是有三千人了,都是可戰之兵麼?”
李素:“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