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散關縣長法孝直,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尚原被包在關內一側也是很正常的。
李素就指著那處小平原說道:“孝直,我想建議主公在這處和尚原新設一縣,也好在河池與陳倉之間,再多個落腳點。此處進入秦嶺不過五十里,距離陳倉城池也不過七十里,只要把大散關修復一下,在這裡讓百姓屯田修路,將來也好為大軍出關討董做更好的準備。而且,修復了大散關,也顯示我們懼怕董卓、怕董卓討伐,示弱於敵,孝直以為如何?”
他也是看在法正傾心來投,忠誠度應該沒有問題,才跟他討論這樣的機密事宜。法正畢竟在郿縣的時候就幫劉備籌措軍糧,兩人相性還是比較合拍的。
法正聽李素這麼不跟他見外,也是有些精神抖擻,仔細觀察之後,很負責任地說:“可是,我看此地長不過數里,寬不足一里,目測最多墾田萬畝,能養活數百丁壯就不錯了,數百人如何能設縣?
而且,還要從河池遷移百姓過來,未免勞民傷財。這裡的灌溉也不足,每年只有冬春兩季融雪會匯流成河,其餘夏秋無河,全靠降雨灌溉、靠天吃飯,怕是不易耕作。”
李素擺擺手:“田地的事兒,你不用擔心,我在漢中,與魯子敬摸索得一法,可以在山中緩坡種地,灌溉確實費事,要教導百姓多打井、多挖蓄水池積蓄雨季淡水。不過,養活一兩千人口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人口來源,董卓亂三輔之後,還怕沒有逃避董賊統治的百姓南下麼?只要孝直肯助我,我就讓主公先命你為散關縣長,專門負責截留北來流民。我到時候也會留軍屯士卒二三百人,一來防守散關,而來另築府庫,把這些巨鍾巨鼎與承露盤存在此處,將來討董成功還於舊都,也好就近運回長安。”
反正那些單件重量五百漢斤以下、李素可以讓馬匹翻山馱走的東西,他肯定是不會留下的。留下的都是千斤萬斤的大貨,所以只要管理稍微規範一點,也不怕有人偷——賊根本就搬不動,就算搬得動也搬不出秦嶺大山。
五萬漢斤的承露盤,你倒是偷一個試試。
而且,設定了散關縣之後,還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李素將來再陳倉道里施工最佳化道路、再怎麼種田折騰,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了,將來要出關的人都得接受劉備勢力的嚴格盤查。非常有利於給董卓或者李傕郭汜製造突然襲擊。
法正想了想,他也才十六歲,當個新設的縣的縣長,不能說不重用。而且,人家用的就是法家身為扶風名門得號召力,能團結排程其他右扶風地區南逃百姓,也算是人盡其用了。
如果不是這個縣憑空設定,換個已經成熟的,法正剛來就當縣長別人還不服呢。
“既如此,卑職與家父願滯留此處,為徵西將軍牧守散關。中郎留下諸物,絕對不會遺漏。”法正恭敬地滿口答應。
李素也趕緊吩咐:“那你們先分出一些人手,把貨物卸下,然後趁著董卓軍還未控制陳倉,到陳倉設法買些籌些糧草來。這散關縣第一年所需的糧食,總要讓董卓出才好。”
李素可不想從漢中甚至河池千里迢迢運糧到這兒來囤著,損耗太大了,當然要直接從僅僅七十里外的陳倉買糧了。
這裡應該儘快修建糧倉,趁著如今才十月份,秋收後還不久,糧價也便宜,能買多少買多少。反正糧食放三年也不會壞,到時候就吃著從董卓那買來的軍糧,填補一部分北伐所需,減輕翻山運糧的損耗。
交代完法正之後,李素才帶著典韋、劉妙,以及一小部分輕便的銅器,繼續走了七八天回到南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