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9章 四位高智商人士的左右互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租庸調的時候,有預謀的在距離近的縣多收沉重的糧食、少收絹帛少徵徭役,而在離運輸目的地遠的縣少徵糧食多徵錢帛棉布。
實際上給朝廷上報的賬目,卻是各縣均等徵收錢帛糧食,甚至故意做賬成‘偏遠縣豐收,多收糧食。臨近縣歉收,少收糧食’。如此一來,到朝廷遠端徵發糧草時,他們就能名義上從遠縣發運、實際上從近縣發運、但報賬按遠縣發運報,對朝廷虛報運費、少給糧食。這個口子開了,欺上瞞下的禍害怕是屢禁不絕啊!”
李素聽完,也是摸了摸自己唏噓的鬍渣子。
荀攸鍾繇,智力果然都不低,尤其鍾繇擅長民政內政,對於民間官員會如何設法鑽空子營私舞弊,換位思考得非常徹底。
給了他們一個多月時間差琢磨其中利弊,都已經把“如果我是太守,我怎麼作弊揩油”想的清清楚楚了。
這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畢竟除非是直接進步到大資料時代,否則這種在損耗上佔便宜的事兒,哪怕是到了20世紀都杜絕不了。
李素唏噓笑道:“所以,你們覺得還是原先那種‘朝廷徵發只問結果、不問你執行過程中具體困難’的一刀切做法更好?”
荀攸:“至少這樣的做法,不用聽下面各郡縣解釋扯皮,只要結果。能把事兒辦成,才是能吏。往年朝廷徵發的徭役、運糧,哪次沒有困難?不都是要地方官員自己想方設法克服的麼?”
李素:“但正是因為不聽解釋、要求克服,傳統的統治方式只能統治到那麼遠!為什麼桓靈之時朝中公卿勸說陛下放棄涼州、甚至放棄關中?就是因為山險偏遠之地,稅收糧食都已經運不到中樞了!或者如果非要地方官足額運到、不聽解釋,地方上承受不了這個損耗就造反了!
所以朝中公卿才覺得天下只要有河南河北平原之地就夠了,反正那些地方交通便利,徵收了稅糧之後讓百姓們再和稀泥花點力氣運到雒陽,百姓也勉強受得了這種壓榨,不會造反。要不就直接退到先秦時候的分封制——
為什麼周天子要分封諸侯?還不是因為離王都遠的地方的日常財物,連百分之一都運不到王都。周天子直轄了也是白轄,還不如送給諸侯呢,那樣至少各地的糧食只要就近運到諸侯的國都就行,沒有義務運到兩京。諸侯只要進貢一點價值密度大、不怕千里運輸的奇珍異寶給周天子就好了。
歷史早已證明,交通技術與制度的便利程度,決定了國家直接統治的廣闊程度。所以,對邊郡邊州的物資期待少一點、哪怕給他們操作的空間,也好過按照舊法和稀泥混下去。‘運糧失期當斬’固然能嚴正軍法、加強戰時排程的潛力,但一個不慎,就會逼出陳勝吳廣。”
失期不斬,最多逼出一個苟安,雖然也很噁心,但破壞力確實不如陳勝吳廣大。
李素最後一句話,讓劉備都一改之前隨和旁聽的姿態,忽然神色正肅了一下,不自覺地點頭低語:
“確實不能因小失大,孤原先還沒想過,這大漢朝為何擴張到如今這個疆域後,往邊地再多拓展一點點,都是得不償失、或變亂四起,大漢軍事如此強盛,卻岌岌可危。按伯雅的思路,倒是因為如今的徵收制度,對偏遠地區的統治收益,已經降到倒貼賠本了。”
漢以強亡,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是怎麼亡的?
就是邊緣地區統治收益低於統治成本了,然後越擴張越虧本,當燒錢賠本傾銷時,賣得越快賠得越多,就亡了。像一家沒有做好成本控制和燃燒率的公司,在火焰最猛烈的時候燃料突然燒完,在最烈火烹油的狀態下瞬間自爆滅亡。
這時候,給你一套略微降低邊緣地區統治收益、但也能鉅額降低統治成本的變法,用不用?當然用了。
荀攸鍾繇見劉備表態了,也知道李素的建議肯定很有觸動,肯定能透過,但還是得查漏補缺。
問題不能無視。
鍾繇繼續問:“那麼,新法實施後,地方上舞弊誇大運輸損耗運輸成本的事兒,就不設法解決了麼?”
李素也知道,這個老大難問題,是不可能完美解決的。
比如後世收銀子當稅後,肯定存在火耗,如果哪天朝廷規定“火耗歸公,你們別亂加徵百姓火耗,火耗究竟算幾個點朝廷明文規定”,那麼,第二天地方政府收上來的銀子,就肯定會出現“實際上收的火耗收少了,不夠熔鑄時候的實際損耗”的問題。
然後朝廷就會看到熔鑄好的庫銀分量不足——只不過把“火耗歸公”當成善政來吹捧的清宮戲,一般不會涉及這個細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