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寒冷的地方,最後估計就是冰天雪地,連食物補給都弄不到,不回頭就只有凍死餓死。
所以,總得讓上司劃下道來,到底走多遠沒看到盡頭就能折返。
李素不能直接預演未知世界,那樣會穿幫,所以他只能選擇先花點時間,給周瑜和甘寧科普一點基礎常識和信心——主要是先給周瑜掃盲,甘寧算捎帶的。
因為李素知道,以周瑜的智商,還有可能理解,甘寧就得等別人理解並執行後,他不管是否理解再往下莽。
李素就從“為什麼在海上看到來船,是先看到桅杆、後看到船身。為什麼船體瞭望臺越高,可以看得越遠”這些航海家們都能夠理解、並且深有同感的點切入,
然後慢慢把他這些年教諸葛亮“為什麼地球是圓的”這些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慢慢鋪開。過程中,李素還結合了一些諸葛亮主筆整理的書面教材。
誰讓李素自己懶,也不擅長用文言文寫理科教材呢。所以前些年他教導諸葛亮的時候,他自己都是口述,但沒有形成文字教材。還是諸葛亮這個被教的物件,自己把課堂筆記整理下來,形成的教材。
現在李素要轉授給其他人,就非常方便了,直接拿來就用。
頗有幾分“孔子拿著已經成文的《論語》教課”的詭異感。
李素把基礎知識鋪墊完之後,最終跟周瑜灌輸:
“……所以,大地周遭只有八萬裡,天下不存在什麼大地之廣無窮無盡的說法。只要你們一直往東北航行——當然,到了極北之後,哪怕不轉向,也會自然而然變成向南,所謂極北而南——航行八萬裡後,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
當然,如今的海船不可能不補給淡水飲食就航行八萬裡,就算裝足夠多的物資,船怕是也撐不住,得修補,所以也不會真讓你航行那麼遠。
只要你們肯義無反顧往東北方繼續遠航半個冬天的時間,估計到了臘月之前,西南風和西南而來的洋流肯定會越來越弱。
這一點,跟中原也是相似的嘛,公瑾你應該很容易理解吧。無非中原春夏是東南風,秋冬是西北風,這兒成了西南風和東北風。
等到洋流風向都被寒潮、寒流徹底控制時,你就是想繼續往東北而去,怕是也難以行進,到時候再折返就是。
不過最好是看看在此之前,能不能找到扶桑列島最東北端的盡頭在哪兒。如果找到了,那就環列島一週,爭取從扶桑列島朝著鯨海的那一側返航,也好多發掘探索更多蠻夷的狀況。”
李素口中的鯨海就是曰本海,他這次要求的航路,就等於是爭取至少環繞曰本列島一週。
如果周瑜能航行得更遠,比如發現庫頁島或者是順著千葉群島發現勘察加,那李素也樂見其成,就當是意外之喜了。
李素的這番教誨,恰好命中了周瑜自以為得意的地方——周瑜算是如今華夏大地上,最擅長使用季風的那一批將領了。
歷史上他能火燒赤壁,這一世他也依然在當初江東之戰的最後階段,試圖利用李素的五牙戰艦重心過高、抗風浪性較差,而試圖引誘李素到對他有利的地形和天候下作戰。
只可惜李素有跨時代的技術開掛,周瑜再擅長用風向,當初也是徒勞。
現在李素告訴他,可以靠鑽研季風遠洋探險,周瑜自然對安全性有了極大的信心。
不管怎麼說,可以挑戰一下,至少不用擔心出危險。
風險控制好了之後,剩下的就是收益問題。
周瑜不由開始琢磨,這種探索到底有多大收益?
畢竟就算沒什麼風險,但要是做成了也沒多大好處,那也犯不著搶著做。丞相也不可能欺上瞞下、因為你搞個地理探索,就給你增加封侯對吧?
周瑜下一步,便委婉地表達了他這方面的擔心。
好在對這個問題,李素也是很擅長畫大餅的。金山銀山的事兒不能拿來說,李素就用物種發現的好處來給周瑜甘寧安利。
“……公瑾,興霸,你們應該也知道,當年孤派人南下遠航林邑,找回林邑稻,如今江淮之地,千餘萬百姓受惠,福澤後世。
由此可見,孤懸海外的海島、大洲,多多少少都容易有中土所無的作物,若能互通有無,增產惠民,陛下絕對是不吝封侯的。
這扶桑乃是列島,誰知主島之北,是否還另有它島、其上島民因蠻夷不擅造船,而無法與中原溝通。只要找到任何新的物種,孤自然會向陛下請封,找不到,也會記下你們的苦勞。這種探索的事情,本來就沒有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