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2章 產業鏈從上到下一盤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段統統都視為‘可以蓄地下水’來處理,做蓄水實驗。

反正運河還沒投入使用。等冬天乾旱時節再次來臨時,哪兒發生河床下陷了,就說明那地方不適合蓄水,明年我們就針對性對這些河段使用加強方案。

這兩種河段各有多少里程,現在不知道,實驗做完才知道。不過我問過提圖斯先生,他根據他在羅馬修引水渠多年的經驗觀察,我們這兒的地質,能蓄水和不能蓄水的里程,估計是五五開。”

諸葛亮的方案,不得不說非常務實。因為沒有人可以透過對地表淺層、或者是稍微挖下去幾丈深測一下土樣,就斷定這地方的地層到底蓄不蓄得住地下水。

這個事兒只能是充分地做實驗,養水實驗,就好比後世蓋房子,衛生間裝修完或者屋頂防漏做完後,得做養水實驗,實驗結果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而具體到運河河道的地下水養水試驗,週期至少是一年。

因為你要看各個季節不同降水情況下,河床的沉降程度如何,縮脹的變化比大不大。

在這一年裡,你只能是先當它全程都是可以養地下水的狀態,先去施工。一年之後,沒問題的地方可以繼續掃尾,發現有異常的,再改用後續的備用方案。

科學容不得半點拍腦門。

在這一技術細節上,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的馬鈞,其實也沒幫上諸葛亮什麼忙,反而是那個羅馬工程師提圖斯立了大功。

主要是人家這輩子修引水渠修了好多年了,對於河床、渠面地下水滲漏問題的經驗無比豐富。

而這方面的活兒,大漢之前確實是乾的比較少。

聽諸葛亮講得這麼有條有理、各種情況的分叉選擇條件都考慮到了,國淵以下的工程負責官員,才算是心中略定,覺得這事兒至少靠譜。

“那麼敢問諸葛府尹,對於無法多挖超挖、然後養地下水的河段,加強方案又該如何施工呢?還請直白明示。”

國淵吃透這個“如果/否則”的分支句式之後,殷切地追問具體操作。

諸葛亮:“確認不能蓄地下水的河段,超挖之後,發現會脫水縮回去,那就把超挖出來的部分,先回填一些不易膨脹的其他周遭挖出來的土壤。

不用太厚,把河床找平就行,什麼材料方便就用什麼,還可以摻雜之前爆破產生的碎石、沙礫。

找平河床之後,就是最費錢的一步了——或許得在河床底部,以及河沿,砌上薄的青石板,或者隨便什麼附近開挖爆破出來的石材,總之是儘量弄得寬大而薄。

鋪滿之後,石板之間的縫隙可以以高嶺土填縫。雖然填進去的高嶺土未來會一直浸在河床裡,會膨脹好多倍,但因為只是作為粘合劑,總量不大,所以不會影響,反而能把縫隙儘量脹滿堵死,防止河水下滲。

另外,這方面提圖斯工曹比我更有經驗,他說可以在高嶺土填縫劑裡面再加入粉碎煅燒後的石灰石,以及別的一些輔料,因地制宜,造成一種類似於‘羅馬水泥’的東西。

羅馬水泥可以把石板之間的縫隙填到儘量不滲,膨脹率還比純高嶺土低得多。我們後續會多做實驗。

如果這種用高嶺土改良的羅馬水泥足夠廉價,全部就地取材、燒製的燃料耗費也不高,那就能加大羅馬水泥用量、降低對石材的消耗和質量要求。

那些山脊埡口堅硬地層爆破挖掘時,碎裂出來的碎石板,或許也能用水泥粘合縫隙湊合使用,反正河床的砌石對堅固程度沒有要求,不承力,只要減滲即可。”

國淵聽完之後,心裡對於“這條運河最終是否能修成”這個問題,總算是徹底踏實了。

細分應對方案做得這麼紮實,完工肯定是沒問題了,大家都得有信心。

不過,提圖斯說滲漏和不滲漏的河床,比例五五開,那就是最後至少要修二十多里長的河段、底下是鋪石板的!

這個成本,還真是奢靡啊。

如果把河底鋪一層石板,這個工作量和修城牆的時候、夯土牆外包磚石相提並論。

那二十多里的施工量,相當於是把長安城或者雒陽城這樣的國都級別巨城、其中一面方向上的城牆,夯土外面包一層石頭了!

長安雒陽的城牆都是“高厚七丈”,單側邊長從七八里到十二里不等。

運河的河面寬度倒是沒那麼大,不過四五丈寬還是要的,否則往來兩個方向上船隻不好交匯。另外運河只用鋪底不用蓋頂,比包城牆省一半。

不過河段的長度有二十多里,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