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6章 管你幾路來,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賢侄,了不起啊,居然真能在袁紹已經如此畏敵如虎、以為當今天下局勢已成長平之勢時,依然離間得他棄用沮授、麴義,改聽許攸奸佞之言,主動出擊。

讓敵人中反間計不難,但是在敵人已經有前車之鑑、處處提防之時,還中同樣的計,當今天下,論用間之智,就算伯雅第一,賢侄你也絕對算第二了,再無第三人選。”

聽說袁紹撤換了沮授的監軍之職、換上許攸組織部隊準備進攻後,對面在野王城裡跟袁軍拉鋸相持了半年之久的關羽,簡直是大喜過望。

當天軍議的時候,他忍不住先屏退左右,單獨拉著諸葛亮大加讚賞了一番。

也難怪關羽如此興奮,畢竟沮授的彈性防禦縱深防禦,雖然打不出什麼漂亮的交換比,但始終是拉著關羽的部隊換人命,一點穿插包圍全殲的機會都不給。

半年打下來,關羽每次都可以保證死傷一個漢軍士兵,至少能消耗掉兩三倍的對面的人手,可這種消耗也是很心疼的。

關羽這人體恤士卒,很在乎自己的形象,不希望手下人都覺得他只是個拿兵血換富貴的屠夫,那太沒技術含量了。

換上許攸,只要出擊,只要戰場運動起來,總歸會有無數破綻可抓。

諸葛亮面對關羽的嘉許,卻不僅僅是得意,反而還有些不真實感,內心更多的謙遜的覆盤、悠然神往地逆向推演腦補。

這次的騙術計策,後面的小半段,當然是諸葛亮親自操刀的——比如,在鄴城流傳的那些關於沮授和麴義的流言,其中最誅心的那部分,都是諸葛亮讓人散播的。相比之下,許攸散播的簡直就是小兒科了。

還有其他種種很多細微的促成操作,加上關羽這邊近期的交戰態勢配合、一邊虛張聲勢一邊又整整兩三個月不肯再發動對沮授防線的實打實進攻,這些節奏安排,都是出自諸葛亮的手筆。

如果沒有這些正面戰場上的實情誘導,許攸就是再能陷害,也拿不下沮授。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一切,最初的一系列基礎條件,是遠在一千五百里外的李素最初定策、佈局到位的。

李素把曹操和周瑜該往北輸送的假訊息都輸送完了,一邊給諸葛亮修秘書一封,把前期準備跟他和盤托出,讓他後續隨機應變、看著辦該怎麼利用,這才有了後續的一切。

諸葛亮的心態,就像是一個原本在前場逛街的閒散前鋒,明明上一刻己方的隊員還在自家半場打艱苦的防守。

誰知防守隊員剛剛截斷敵方的一次攻勢後、堪堪斷下球來,直接一腳全場長傳精妙地吊到諸葛亮面前,儘管他最後的本能打門也很精妙,打門前還單刀晃過了門將。可直到進球之後,他依然沒徹底回過神來,還在回味剛才那一腳如秋月行天、流行落地的精妙長傳。

時值六月,諸葛亮回想這一切細節,依然額頭冒汗,顯然是大腦需要的散熱有點不夠,一邊出神一邊下意識瘋狂搖著摺扇給腦門散熱,喟然長嘆:

“我不過是適逢其會,領會了李師營造出來的絕佳條件,促成了將計就計而已——去年冬天,我們原本的計謀,就只是嚇住袁紹,促成他覺得如今是長平之勢,龜縮不敢出。

誰知,最後還能這樣用,讓他在龜縮久了之後,誤以為龜縮也是中了我們的計,因而急切求變,反而又中了第二段計策。

將來袁紹要是回想起今日之狀,也不知會是何等心境,同一個決策,竟然半年前真的是中計,但半年後幡然悔悟過來,竟又中了第二個計。只能說兵者詭道,時移則勢異。

相持日久之後,曾經的中計狀態化為最優選擇,曾經的識破計策狀態,卻又轉化為中計選項,否則,我又何從將計就計。經此一策,我受李師裨益著實良多,深感還要精進總結。

之前,我只是把用兵之正道總結到了自以為極致,可是對於用奇用間、利用人心,由軍及政的陰謀,還有很多要學。”

諸葛亮的自我剖析非常誠懇,承認自己去年冬天寫的《兵法內外篇》只是對正兵之法的有力總結,其他方面還需要慢慢學。

誰讓他才十九週歲呢。被李素拉來出仕、斷斷續續做官六年,諸葛亮已然超成長了許多。但正因他接受快,反而愈發發現自己的無知,自己的能力邊界外面還接觸了更多的東西。

畢竟,實打實參與軍事謀劃,尤其是野戰,諸葛亮只有十五個月的實戰資歷,還是太短了——攻城戰不能算,那是技術為主,兵法為輔,攻城戰諸葛亮倒是四年前就接觸過了,當時才十五週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據說我爹是皇帝

時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