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堅持下去。
劉備便順著李素對諸葛亮的規劃,又趁機深入聊了一些人事安排,把下一階段大漢的發展方向大致敲定一下。
……
二月底的這次覲見後不久,朝廷就發下一系列旨意,對行政和人事進行了相應的微調。
也定下了章武十一年、十二年的大致基調,總的來說,朝廷會繼續休養生息,整頓內政。
人事方面,先是對平定三韓和邪馬臺的有功將領,都進一步加封,賞罰分明。
驃騎將軍趙雲以擊潰扶余軍隊、擊殺扶余王尉仇臺之功,加封一個縣,成為了在遼東總計獲封七個縣的公爵。
太史慈和甘寧分別為徵東、徵南將軍,封邑數也增加到了兩個萬戶縣的程度。
李素被髮還當初青兗移民之亂時奪走的那個縣。
行政區劃方面,劉備倒是沒有直接下詔專斷,還是請了朝臣會商後才正式決定的。
最後的結果,是把大漢從之前的青冀幽並、兗豫徐揚、雍涼荊益、滇交司隸,十五個州部的基礎上。再加上遼州、平州和西州,趁著這次區劃調整,直接加到了十八州。
多出來的三個州,其中西州是原本固有的領土,就是涼州光復後,漸漸被朝廷重新控制起來的原西域都護府轄區。
這些年朝廷雖然沒有在西北用兵,而是以強化貿易往來、增加貿易商路關鍵節點的屯田墾荒移民等手段治理。這些治理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細節,卻也潤物無聲,結合馬超在西北的威名,著實讓大漢對當地的控制漸漸加強。
所以這次,李素也建議趁著吞併三韓和扶桑,把西域也從羈縻狀態,變為法理上的直接統治。
不管以後怎麼樣,先把名字改過來,從都護府變成州,將來“自古以來”的行政正統性也可以進一步加強。
而且做出這個決策之前,相關的文治伏筆也做得差不多了,比如蔡邕死前修的《史記索隱》裡面,對西域戎狄的血統源流考證也補足了一些新的史料,在當地也已經宣揚教育了多年,
當地的貴族豪酋也跟當年被顧雍拉去教育讀書的滇州南蠻一樣,潛移默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同了漢人的史觀。有了思想基礎後,變都護府為州,也順理成章。
除了西州之外,遼州、平州自然是東北和三韓等地了。
劉備和部分朝臣,原本沒打算在東北一下子增設兩個州,
或者是覺得就算要增設兩個,也得等扶桑真的全境被大漢吞併後再說,目前扶桑才實際控制了一個筑紫島(九州島),步子有點邁大了。
但李素私下裡反覆跟劉備解釋,建議他不要完全按照實際的地理屏障來劃分行政區劃疆界,以防新控制的偏遠地區形成割據趨勢,所以應該從幽州分出一些郡到新的州,跟新佔領區合併起來,這樣新州的向心力才會更強。
這一手,原本是千年之後、後世蒙元對漢地分而治之時才用的手腕。但李素不管是誰想出來的,至少他覺得政策有好處,能強化向心力,那就是好的,可以借鑑。
他建議把遼東四郡從幽州劃分出來,就以遼西走廊為界,遼東加上東北新開拓的地區、以及浿水以北的樂浪郡,為新的遼州。
所以遼州等於是後世的東北遼吉二省、加上朝鮮,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州。
而南面沿用公孫度歷史上命名的“平州”,則成了南韓加上後世的曰本。
如此既可以防止朝鮮半島依託長白山、鴨綠江這些險要而產生離心,在劃分的時候就直接在半島中部斷開,把半島北部劃入東北。
南方的南韓地區無險可守,也就不會產生野心。
同時,南韓跟九州島劃為一體,也可以進一步束縛住海島地區的離心傾向,讓後世移民在民族認同方面不再完全自認為是島民,而要保留一定的大陸民族認同心態。
劉備覺得這個劃分非常精妙,利於新徵服地區的穩定,最終還是全盤接受了李素的劃界。
同時,因為劃分了新的州郡,加上對三韓的武力征服告一段落、李素這個“總督”也去職了,所以繼續在三韓駐留來源於數州的軍事力量,也顯得有點不合時宜,還會有不必要的浪費,也不便於統一指揮。
所以,在三韓的青州軍和揚州軍,肯定要回來一支。畢竟李素在的時候,太史慈和甘寧都得聽他的統一排程,李素走後,這倆人級別平級,肯定不能都留下。
最後的決策,是太史慈率軍全部撤回青州,只保留甘寧在筑紫島,維持地方、肅清殘餘叛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