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26章 像希臘人征服古亞馬遜人那樣,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來實際的偏航里程,也沒預期那麼遠麼,這地方雖然蠻荒,氣候倒是溫潤。”
隨著船隊折向正北方航行,當李素最終在望遠鏡裡看到陸地出現時,他的心情也是放鬆了不少。
李素的妻妾,或許也是這個時代僅有的有過“出海旅遊”經驗的女子了——當然,僅限於東方世界,不包括西方的羅馬人帕提亞人。
地中海文明那種海洋民族,貴族婦人出海遷徙也是有的。
甄宓等人在海上飄了半個月,終於可以重新看到大陸,也是激動不已,趴在艉樓的艦長室舷窗上,拿著望遠鏡往外眺望。
“哇,那是什麼?是《莊子逍遙遊》裡的鯤麼?還不止一頭。”甄宓和周櫻看到巨鯨出水、噴湧泉霧的時候,驚得差點跌坐在地。
幸好李素放在舷窗處的那幾個望遠鏡,都是固定在架子上的,不然這些價值數十萬錢的高階精密儀器可就直接砸了。
“這是鯨,看來這一帶是暖流寒流交匯之處,才會漁場如此豐富,巨鯨成群。”李素好歹還有點中學地理常識,便給妻妾隨口解釋。
他知道世界幾大著名漁場都是海流交匯處,最好還有大江大河入海衝擊、導致沉積質泛起。
華夏的舟山漁場,理論上也有寒暖流交匯,但寒流部分已經弱得多了,只是千島寒流突破第一島鏈後繼續南下的一點點餘威,
暖流倒是比曰本這邊還強勁一些,是沿著菲律賓和灣灣海岸一路北上的那股,算是曰本暖流的前段。
所以舟山的漁場形成主要是靠長江入海的衝擊,洋流的佔比比較小。曰本這邊,沒有大江大河入海,漁場的主要成因就靠洋流。
只不過後世曰本的近海漁業不出名,是因為曰本人口爆炸、資源匱乏,比華夏更早數百年就竭海而漁,把近海漁場破壞殆盡了。
但現在明顯不一樣,漢末的曰本才多少人口,捕撈工具也那麼原始,就算全部島民都捕魚,也破壞不了西太平洋的漁業資源。
李素前世也坐過遊輪玩過東亞三國,也旅遊過不少,此刻從鯨魚群的規模判斷,他懷疑甘寧是行駛到了伊予島(四國)的東南端,貼著岸再往北航行,就進入瀨戶內的大阪灣了。
果不其然,甘寧率領艦隊再往北行駛,不遠就看到了一個非常尖銳伸向太平洋的海角,而且越靠近那一帶魚群躍出水面越明顯,座頭鯨也越來越多,還有海豚跟著船頭的水流省力,
海角尖端外的海面上,還能看到南北而來的寒暖流海水顏色微微不同、偶爾對沖形成漩渦。
李素估計,那就是伊予最東南端的室戶衝了。前世玩光榮的《太閣立志傳5》的時候,還踩點打過卡。後來遊輪遊路過他也拍過照。
李素欣賞的是美景,諸葛亮欣賞的完全就是另一個角度了,
他在船上也看到了這些資源,想的卻是他來治理三韓和扶桑的時候,如何廣曬海鹽、瘋狂擴產醃鹹魚、用改良後運價低廉的海船賣回大陸、形成經濟迴圈……
室戶衝這地方是曰本暖流和千葉寒流作用最激烈的地方,在這兒搞應該是最事半功倍的了。土佐灣的溫暖和長日照,也比其他多雨潮溼的地方更適合大規模曬鹽。
船隊沿著伊予島往北又開了一天,甘寧幾次請示李素要不要登陸,李素都是讓甘寧先用望遠鏡觀測一下附近有沒有文明國家的跡象。
漢末的四國地區,尤其是土佐灣沿岸果然沒有文明國家統治,甘寧幾次勘測都沒有收穫,就繼續北上深入海灣。
第二天,在即將進入大阪灣的時候,諸葛亮實在是忍不住疑惑,抽了個空過來問李素:“恩師,這扶桑之地,為何偏偏此處魚群如此之多,而且巨鯨海豚頻繁出沒。昨天一天,船上的水手隨便拿繩叉,都叉了幾千條大魚了,根本吃不完。”
李素把他了解的那些地理常識,跟諸葛亮也轉述了一遍,並無藏私。
諸葛亮也不是完全囫圇吞棗接受,也是思索批判了一下的,隨後又提出了新的質疑:
如果漁場真是靠洋流冷暖交匯和大河入海,那這地方也只有洋流的優勢比長江口更好,但這兒沒有大江大河啊,兩個條件優劣勢相抵消,怎麼也不至於比長江口的句章縣更優越。
但現在親眼所見,確實是比句章縣還多了很多魚,尤其是巨鯨和鯊魚。
李素對此也沒法回答,讓諸葛亮後續自己觀察總結,反正原理已經告訴他了。
諸葛亮把問題藏在心中,又觀察了半晌,誰知當天就被他機緣巧合找到理由想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