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24章 長遠之計,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必須用在武器鍛造方面,而且當時硬木龍骨的船也絕對夠用了。
現在和平了好幾年,鋼鐵終於有富餘了。李素作為丞相,每年也會大致看一下民部、財部上報上來的統計資料。
202年剛統一前夕,劉備陣營轄區內最終的鋼鐵產能大約在每年三千噸左右——當然這個資料是針對“鋼鐵”,至少是可以鍛的鐵,劣質的鑄鐵並沒有算在內,因為劣質鑄鐵門檻太低,民間也難以統計。
剛統一的時候,曹操下轄的那五個州被接收過來的鋼鐵產能,連每年五百噸都不到了。但隨著統一重建了五年,過去五年裡關東各州的基礎工業成長也是最快的。
反正都是大漢的土地了,沒必要再防著自己人,至少官辦的預熱空氣鼓風、灌鋼法,已經普及到每一個州。如今關東五州和揚州,鋼鐵產能也突破了兩千噸,全大漢鋼鐵已經突破五千噸,比北宋巔峰還強了,接近了明朝中期水平。
諸葛亮拿鍛造的鋼鐵來造船骨,甚至作為桅杆的芯材,當然對於海船的大型化有更多好處。李素坐這樣的船去曰本,肯定是絕對安全了。
說不定再改良改良,還能進行更激進的地理大發現,但那些危險的航路,肯定不能讓李素諸葛亮這些文官親自去,派甘寧或者周瑜就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