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斬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0章 挖煤的土包子,重生之實業大亨,過關斬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攤面積、樓花、按揭住房等新穎的房地產理念,對於剛剛起步的內地房地產市場而言,毫無疑問是一種衝擊。
強大的資金儲備,以及地方上對於招商引資的歡迎,也使得港資地產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他們的野心。
港島地產商成熟的運營經驗和商圈構建的模式,也成為了內地房地產企業學習的範本。
入滬更是港資企業的重要戰略,1992年到1997年之間,剛起地產在上海拿了不少的土地,港資地產明顯是在押寶上海,第一批跨過黃浦江,開啟“浦東新區副本”的,也正是那些港資大老們。
到了2006年的時候,港資地產在上海灘的版圖達到了巔峰,港資六大房產商在上海灘撒下重金投資,從南京西路到淮海中路,從靜安寺到徐家彙,八成的高階工務中心和甲級寫字樓,都是港資經營。
所謂盛極則衰,次貸危機讓房地產棋盤發生了反轉,內地的房地產企業迅速的發展壯大,很多內地房企也學會了港資地產的商業和運營模式,而且運作的更好,港資房企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逐漸開始收縮業務。
2013年以後,港資企業紛紛進入到“賣賣賣”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長江實業的李超人,連續多年拋售內地資產,套現上千億,當時的新聞也經常有報道。
外國經濟學家也藉此唱衰中國經濟,“中國崩潰論”又被炒作起來,國內也有網民說,別讓“李某人”跑了!
但是以幾年後的眼光看,當時港資房企撤退,純屬是競爭不過內地房企,所以只能儘早套現離開。
當年港資進入到內地市場時,第一大優勢是資金雄厚。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內地房企的發展壯大,港資房企的資金已經沒有優勢了。
港資房企的另一大優勢是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這一點也被內地企業學的差不多了,甚至是青出於藍,最起碼在本土化運營方面,內地企業是更勝一籌的。
港資房企的兩大優勢全無,在競爭上很難取得優勢,自然只能闇然退場。
不僅僅是房地產行業,其他各行各業也都是如此,那些離開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大約有8是因為成本因素,2是因為政治因素,而90以上都是因為競爭不過中國企業。
這個結論是有資料支援的。
在2010年,有148家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細分市場份額能佔據第一名的位置。到了2015年,還能在中國拿到市場份額第一的還剩下57家,短短五年時間少了近三分之二。
這些企業都哪去了?當然是競爭不過中國企業,失去了市場。
而到了2021年,只有七家外資企業,可以在其細分市場份額拿到中國市場的第一名。分別是ib、英特爾、ad、特斯拉、蘋果、宜家,以及可口可樂。
估計到了2022年,特斯拉有可能被踢出這個榜單,他們在華的市場份額,很有可能被比亞迪所取代。
……
同時放出八塊土地,這是難得一見的大肥肉,各大房企無不摩拳擦掌,想要吃到這塊肥肉。
每一家企業也都知道,不可能獨自吞下這八塊土地,雖然很多企業都有這個資金能力,但是面對諸多競爭對手時,即便是那幾家頂級的房企,也沒有吃獨食的能力。
更何況政府在賣地的時候,也要考慮一個平衡,不可能將所有土地交給一家開發商,任由一家獨大,沒有競爭的話對於當地的房地產行業也是不利的。
既然不可能一口氣吃下所有的八塊地,那麼各大房企便將目標縮小,爭取來個“保一爭二”,或者“保二爭三”。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的情報部門和分析部門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開始蒐集情報,分析其他企業會去競標哪塊土地。
大家也都想避開強者,遇到弱者。比如某地塊,如果萬科這種行業老大勢在必得,那麼其他企業肯定會選擇避其鋒芒,選擇其他的地塊。
再比如某個地塊,競標的企業實力不是很強,那麼其他有實力的企業就會琢磨著摻合一腳,萬一混順摸魚拿下這塊地,豈不是賺大發了!
有一些關係比較好的企業,甚至提前就進行了溝通,將這八塊土地來了個分蛋糕,等到競標的時候各自顧各自的,互不干涉。
……
招標前的說明會,要求競標企業派負責人參加,於是馬濱便親自來到了現場。
各大房企的負責人基本都認識,有些互相之間還比較熟悉,一起喝過酒吃過飯耍過大寶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