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伍三人所有宣言及一切行動均屬無效。”

廣州的一舉一動,在北京的徐世昌是贊成的,可是段祺瑞和安福系都予以冷淡。段系對上海的發展寄有極大的興趣,唐紹儀給了王揖唐恢復和談通知後,唐、王就互相拜訪,談得非常投機,昨天還是路人,今天卻變成了老友。這種友好性的接觸,顯示出前途的樂觀,雙方似乎均本著互相忍讓的精神,提出對方可以接受的條件,期使和談獲有具體結果。段祺瑞還直接回答了孫、唐、唐、伍四總裁一封電報,贊成恢復上海和談。

徐世昌則對上海的發展表示冷淡,6月7日他叫國務院致電王揖唐,提出了四點質問:(一)唐紹儀的和談總代表資格問題,唐原由廣州軍政府所委派,現在唐否認廣州軍政府的存在,則唐本身地位來自何處?(二)孫、唐、伍諸總裁或久已辭職,或現已離任,現在聚集上海私邸開會,上海又不屬於西南範圍。則諸公所議各項是否能發生效力,而西南各方對於此項集議,是否一致贊成?(三)孫、唐、伍三公既否認兩粵現行機構,則上海和議一旦有成,兩粵能否一致奉行而無反抗?(四)唐紹儀總代表上年所提八條,中央迭次抗爭,和議因之中梗……。今少川(唐紹儀號)宣言仍以八條為據,遽與開議,是否有前後矛盾之嫌?以上四點統希核覆,再酌應付。從這通電報中看出徐世昌是不願以上海三總裁及唐紹儀的議和代表為物件。

6月7日下午安福系推出議員20餘人見徐,請徐明告對上海和會的態度,徐竟不接予接見,議員們堅持要見,僵持到夜晚10時,總統府秘書長吳笈孫才跑出來作揖打拱說:“元首有病,請諸位明天來。”6月8日安福系要員在太平湖開會討論上海和會和應付徐世昌問題,曾毓雋認為徐世昌只以岑春煊為物件,不支援上海和會是破壞和平,主張國會提出彈劾破壞和平的總統。經討論後,改為推舉兩院議員見徐質問不重視上海和會的理由,同時兩院通電贊成上海和會繼續進行,以便早日達成協定。於是李盛鐸、田應璜、劉恩格前往訪徐,徐向他們吞吞吐吐地表示:(一)政府對王揖唐並無不信任之意。(二)南方軍政府發生內亂,北京政府當然可以置身局外。(三)南方軍政府改派溫宗堯為南方總代表,北京政府尚未承認。

一六四、吳佩孚衡陽撤軍

吳佩孚衡陽撤防是改變南北形勢的一個驚人行動。後來吳成為北洋時代風雲人物也是由此開始。

吳師撤防是從9年5月20日開始。吳事前曾電請張敬堯派員到衡州協商接防問題。張敬堯派湖南暫編第二師師長(北軍)吳新田為“主持湘南防務司令官”,於21日到衡州,與吳佩孚及湘軍代表簽訂條約,南北兩軍維持原有停戰界線,湘直兩軍停戰協定繼續有效。一直到吳師自動撤防的前夕,北京政府才有電報批准直軍撤防。吳師開拔時作環次隊形的佈置,主力第三師居中,湘江兩岸各設掩護隊,前方設有偵察線,後面設有殿卒,大軍揚帆而下,全軍齊唱吳所親撰的《登蓬萊閣歌》。

吳有《回防途次》詩曰:

行行重行行,曰歸復曰歸。江南草木長,眾鳥亦飛飛。憶昔赴戎機,長途雨雪霏。整旅來湘浦,萬里振天威。孰意輦轂下 ,妖孽亂京畿。虺蛇思吞象,投鞭欲斷淝。我今定歸期,天下一戎衣。舳艫連千里,旌旗蔽四圍。春滿瀟湘路,楊柳正依依。和風送歸鳥,綠草映晴暉。少年惜春華,勝日鬥芳菲。來路作歸程,風景仍依稀。周公徂東山,憂攙亦畏譏。軍中名將老,江上昔人非。建樹須及時,動靜宜見幾。何日摧狂虜,發揚見國威。不問個人瘦,惟期天下肥。丈夫貴兼濟,功德乃巍巍。江上送歸舟,風急不停揮。得遂擊楫志,青史有光輝。春日雁北向,萬里動芳徽。鴻漸磐石願,衍衍不啼飢。止戈以為武,烽煙思郊圻。同仇復同仇,歸願莫相違。

吳師於5月20日開始撤防北歸,27日由水路經過長沙。張敬堯怕他舍舟登陸,戰長沙,奪帥印。所以在湘江右翼配置了強大的兵力,但只作防禦準備。而吳師根本無上岸打算,雖亦作緊急戒備,不過是怕張軍襲擊而已。雙方均未挑釁戰火,吳師乃揚帆而去。

吳師於5月29日過嶽州,也未停靠,31日集中漢口,由於車輛缺乏,一直到6月5日才開始向北移動。

吳佩孚雖然請張敬堯派軍接防,可是實際上他是決定把衡陽移交給湘軍的。湘軍驍將趙恆惕是他心儀的人物,兩人惺惺相惜。所以吳師整裝待發的時候,就是湘軍執戈待動的時候。不過,當時的形勢對湘軍是很不利的。張敬堯是北洋勇將 ,他的軍隊已經擴充到7萬人,他自兼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