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仍然維持顧閣過渡。
楊宇霆常往來京奉間,中央問題奉張頗聽楊宇霆的意見,由於吳佩孚已經一蹶不振,因此梁士詒組閣的傳說就非常之盛,而楊宇霆亦有呼之欲出,躍躍欲試的風聞。
到了3月下旬,顧閣益顯凋零,除了財長湯爾和、海長杜錫珪、教長任可澄外,司法羅文幹、農商楊文愷、內務胡惟德亦請辭,這一來顧閣只剩下陸長張景惠、交長潘復二人,潘復因和張宗昌關係密切,常往來北京、山東之間,不在首都,即使在京亦不大出席閣會,因此所謂的顧閣,只有一位兼外交總長的顧維鈞和陸軍總長張景惠,實際則是一位總理和一位總長。
3月28日下午顧赴順承王府謁張作霖,表示不能維持的苦衷,請張速覓替人,張沒有作切實的答覆,只表示當前軍事正亟,無暇顧及政治,亦無適當人選,請顧仍勉為其難,繼續留任。顧又強調當前財政的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張聽了頗不以為然,冷笑說:“中央財政的困難不自今天始,十多年來一直是財政問題,少川先生組閣以前就已存在,當時既可以出山,今天又何為而求去呢?”
4月5日內閣會議,湯爾和、羅文乾等破例出席,內閣精神為之一振,可是閣議無事可討論,而湯、羅出席仍表示要辭職,所以在內閣會議後,還是一片消極氣氛,而外間盛傳國務院將停開伙食準備結束。4月7日顧維鈞再向奉張請辭。
張作霖這時候很猶豫,一方面他仍想維持吳佩孚的感情,一方面則是中央政權的形式。奉系的人多主張張作霖自為元首,可是當前軍事時期,奉張欲獨攬大權,名至實歸,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方式,始終作不出一個決定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