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勳的老同事兩廣巡閱使陸榮廷,亦於7月4日發表通電,電雲:
“迭據張勳來電,主張復辟,據稱已代為列銜入奏等語。又北京來電,張勳擅造偽諭,有據張勳、馮國璋、陸榮廷等,合詞奏請復辟等語。聞之不勝駭詫。榮廷日前入都述職,極意乞休,因故主尚存,偶通私謁,不過攄戀舊之蓄念,並無別意存乎其間。我國人民心理趨向共和,辛亥之役,號為政治改良,實屬種族革命,義師振臂,還我山河。去歲項城稱帝,海內騷然,英雄群起,興師護國。徵諸往轍,宜識潮流。榮廷分屬國民,素以擁護共和為職志,決不敢以一己之私恩,遽忘天下之公義。況優待清室,列在《約法》,安富尊榮,孰逾於此?凡在先朝遺老,正宜加意保全。念我沖人,更何忍置諸水火。先朝禪讓,美甲全球,舍危即安,義尤可取。榮廷素志,以民國為前提,在公義絕對不敢主張,在私情尤不忍見其危險,所望伸明大義,共奠邦基,合力維持,毋任僉壬播弄,庶民國不致中斷,清室藉以安全,大局幸甚。敢布腹心,諸希鑑察。”
7月6日馮通電宣佈代理大總統職務,略言:
“黎大總統不能執行職務,國璋依《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第二項,謹行代理,即於七月七日就職。”
外交總長伍廷芳攜帶印信赴上海,暫借上海交涉公署辦公,通電各埠使領,宣告北京偽外務部文電無效。
一一八、辮子軍不堪一擊
討逆的軍事行動是6年7月7日開始,12日即告結束,前後一共不過六天,中間還有四天頓兵不進,真刀真槍的戰事只有兩天。
6日,討逆軍西路集中蘆溝橋,東路由廊房開進到黃村,在豐臺的辮子軍便陷於腹背受敵的情勢。張勳命令辮子軍把豐臺鐵路破壞以阻止討逆軍前進,這一著引起了外交團的抗議,他們根據《辛丑條約》中“京津鐵路行車不得中斷”理由,派遣洋兵保護,修理車軌,恢復通車。這一來,對於辮子軍是很不利的。張勳在抵抗討逆軍時,自知力量薄弱,他只帶了辮軍5000人北上,這個兵力只是用於象徵式和威脅性,一旦正式作戰,就太不夠了。為了掩飾自己的脆弱,只好把非辮子軍打頭陣,辮子軍則押後督戰。7日他派吳長植的一旅和田有望的一團開赴豐臺馳援,由辮子軍二營押後。結果吳、田的部隊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倒戈相向,駐南苑的第十一師李奎元旅和十二師劉佩榮旅也乘勢槍口對著辮子軍,南苑飛機又飛住豐臺向辮子軍的陣地投炸彈,同時向清宮的乾清殿和中正殿也投炸彈,在宮中打死了一個人和一隻狗。辮子軍在這種情形下就狼奔豕突地四散逃之夭夭了。十二師師長陳光遠由南苑趕到豐臺,東西兩路討逆軍便在豐臺會師。由前線潰退的辮子軍都退到北京永定門外,江朝宗下令關閉城門,不許散兵進城,張勳聽了大怒,壓迫江開城放進辮子兵。
這就是討逆軍的第一次戰鬥,不過是小小的接觸,根本沒有大戰,因為在炮火中,火車仍然照開。這次戰爭辮子軍敗在北洋軍對他倒戈相向,所以沒有正式交手就敗下陣來。張勳這時慌了手腳,他趕忙拍電給參加徐州會議的各省軍閥,請求他們實踐諾言,贊助復辟,停止進攻。張的電報說:
“前荷諸公蒞徐會議,首由張志帥(張懷芝)、趙周帥(趙倜)、倪丹帥(倪嗣沖)、李培帥(李厚基)及諸代表揭出復辟宗旨,堅盟要約,各歸獨立。故弟帶隊北上,臨行通電 ,諄諄以達到會議主旨為言。弟之擔任調人者,以未得京師根本之地。及弟至津京,猶未敢遽揭出本題,蓋以佈置未妥,未敢冒昧從事,故請解散國會,聽李九組織內閣,並請各省取銷獨立,皆所以示天下不疑。及事機已熟,乃取迅雷不及掩耳之計,奏請皇上覆位。……乃諸公意存觀望,覆電多以事前未商為言。然徐州會議之要約,諸公豈忍寒盟?……同屬北派,何忍同室操戈?……務懇飛速贊成,以踐前約。”
討逆軍不費吹灰之力,一戰而克廊房,再戰而會師豐臺,三戰而兵臨北京城下。東路討逆軍總帥段芝貴的捷報稱:“逆軍委棄辮髮及鴉片煙槍很多。”廊房之戰其實並未開火,該地防軍為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段起用該旅前旅長馮玉祥,廊房遂不戰而下。這時另一位旅長吳佩孚在曹錕手下任第三師第六旅旅長。吳、馮兩人曾在四川與護國軍作戰,現在兩人又參加討逆戰爭。
7月8日,辮子軍奉到張勳的命令,全部退入北京內城,集中於天壇、紫禁城和南河沿張宅三個地區。令步兵統領江朝宗派兵防守各城門,原駐北京城外的第一師第一旅張錫元部就乘勢攻進了朝陽門。這一來北京城內可能爆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