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是一套假戲,而陸則是認了真要假戲真做。於是他在7月29日以國務院名義秘密發出豔電,徵求各省北洋軍伐對處理廣東問題表示意見。這又是師法袁世凱的,利用北洋軍伐,引起他們對南方各省有興趣。
段祺瑞就是在處理廣東問題時,引起了閣潮,他既然以袁世凱的繼承人自居,當然最痛恨李烈鈞,認為李是北洋系的死敵,他調李入京是勉強裝出客氣的樣子,李不受調,他就想借機翻臉。他的秘書長徐樹錚瞭解他的私心,乃把未經閣議討論和透過,催促贛、閩兩省出兵“討伐”李烈鈞的通電發出。因此導致內務總長孫洪伊和徐樹錚正面衝突。
這時,在徐州的張勳也於7月31日發出通電痛斥李烈鈞,主張贛、閩兩省出兵“援粵”,接著倪嗣沖電請北京政府下令“討伐”李烈鈞。北方各省立即隨聲附和,張懷芝、趙倜、孟恩遠、楊善德、閻錫山、馮國璋、王佔元、畢桂芳、陳樹藩(依發電先後為序)紛紛通電“致討”,對李烈鈞極盡攻擊。
8月11日,北京政府發表處理廣東問題的命令說:
“龍濟光未交卸以前,責任守土,自應約束將土,保衛治安。李烈鈞統率士卒,責有攸歸。著即均勒所部,即日停兵。此後如有抗令開釁情事,自當嚴行聲討以肅國紀。”
這真是一個強詞奪理、顛倒是非的命令,把龍濟光說成守土有責、維持治安的疆吏;而李烈鈞則是抗令開釁、違反國紀的罪魁禍首。事實是怎樣呢?李烈鈞只是北洋系所深惡痛絕的人,他是反對帝制最烈,而在雲南倡義的三巨頭之一。至於龍濟光卻是袁所親愛的功狗,因效忠“洪憲皇帝”而被封王爵。
段以為用中央的威信向李烈鈞攤牌,他有北洋軍閥為後盾,如果李烈鈞不聽命令,就是反抗政府,背叛國家,他便可以號召全國,鳴鼓而攻。可是時間上不幫助段,這時陸榮廷已迅速帶兵到了肇慶,龍濟光在滇、桂軍雙重壓力下,乃被迫提出卸職條件:(一)濟軍2萬人(虛報)以上,應編為兩師;(二)請撥付軍餉和移防經費300萬;(三)督辦兩廣礦務,應選擇兩廣扼要地點屯駐濟軍,在濟軍駐防區內,其他各軍須撤出;(四)督辦兩廣礦務公署應照督軍公署的規模,直隸中央,本省長官無權排程。
李烈鈞這時留在廣東已無價值,且留下變成眾矢之的,所以便於8月17日通電解除職務,在粵境內的滇軍由張開儒、方聲濤兩師長直接統轄。8月22日李烈鈞和滇軍告別,於27日到肇慶會晤陸榮廷後,取道香港赴上海。
陸榮廷在肇慶裝病。8月25日薩鎮冰到了廣州,和廣東省長朱慶瀾調停粵局。龍濟光討到餉款後率兵移駐瓊州(海南島)。陸榮廷則遲至10月才在肇慶就職廣東督軍。
一○○、將星殞落,國喪元勳
黃興自二次革命失敗後,一直在美國,討袁軍興,他乃從美國赴日本,5年5月9日在橫濱登陸。
袁死後6月13日孫中山電黃,徵詢對時局意見,電曰:“東京黃克強兄鑑:南軍舉義,多數揭去袁、復《約法》、召國會為目的。袁死,黎能復《約法》,召國會,當息紛爭,事建設,以昭信義,固國本。兄見如何?”
黃於14日覆電曰:
“中山先生鑑:電敬悉。南方要求恢復《約法》及國會,黎若能誠意實行,以外問題自可迎刃而解。先生來電,主張息紛爭,事建設 ,無任感佩!尚望主持,使國人曉然於吾人之無私無偏,尤所切要。”
黃興回到了上海不久,民國5年的10月10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症,吐血數盂暈倒,醫生認為他這病是勞瘁過甚所引起的。病中他還接待由四川過上海去日本的蔡鍔,兩位元勳互相慰勞,可是在蔡去日後不久,他竟在10月31日午後5時30分與世長辭了。
黃興原名軫,別字慶午,又名瑾午,原籍湖南善化縣榔黎市,出生於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公元1874年)9月16日,折算陽曆則為10月25日,比孫中山小8歲,比宋教仁和蔡鍔大8歲。
他的一生都與10月有關,可說是一種巧合,他生於10月,歿於10月,成功於10月10日武昌起義 ,得病也是10月10日。他死時才43歲,英年早逝,真是國家的大損失。
黃的原配夫人名廖淡如,生三子二女,子名一歐、一中、一寰;女名振華、德華。續配名徐宗漢,是他從事革命時期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徐籍廣東香山,原名佩萱,初嫁海豐人李普一,生子女各一,子應強,女名若鴻。李死,徐與廣州市女醫師張竹君友善,張喜談新學,講革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