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月廿日(8月20日)下午,同盟會正式在東京赤坂區靈南坂本金彌邸開成立大會,總部組織,設總理一人,公舉孫中山先生,下設三部,(一)執事部。(二)評議部,(三)司法部。執事部負責人黃興,地位如協理。評議部評議長汪精衛。司法部判事長鄧家彥。各省黨務負責人是:直隸張繼,山東徐鏡心和丁惟汾,山西王蔭藩、榮福桐,陝西谷思慎、康寶忠,安徽吳春陽、高蔭藻、孫毓筠,江蘇高劍公、陳劍虹、章梓,浙江秋瑾,湖北時功玖、張昉、陳鎮藩,湖南黃興、仇式匡、宋教仁,四川黃復生、董修武,雲南呂天民、貴州於德坤、平剛,河南杜潛、朱炳麒,福建林時爽,江西張世膺、鍾震川,廣西劉崛、盧汝翼,廣東胡毅生、何公博,南洋胡漢民,上海蔡元培,天津廖仲愷,香港馮自由、李自重、謝英伯。同盟會成立後,編訂革命方略,策劃全國各地起義,擬定了軍政府宣言,軍隊縮制,招降清軍條件,攻城略地,囤糧安民各項辦法和對外宣言等等。

同盟會成立的同時,同志們又在東京赤坂坂本金彌爵邸決議創立《民報》以宣揚革命理論,闡明三民主義為宗旨,藉以對抗立憲黨黨魁梁啟超在橫濱所辦《新民叢報》。梁啟超的文章有迷人的魔力,他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新民業報》鼓吹立憲 ,立場正和革命黨思想相反。《民報》出版後使革命理論才有系統為世人所明瞭。它於光緒卅一年十月三十日(1905年11月26日)出版於東京牛込區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撰稿者有:胡漢民、汪精衛、朱執信、宋教仁,由張繼擔任編輯,第六期起改由章炳麟主編。章在《民報》發刊時還在上海因蘇報案入獄,光緒卅二年(1906年)出獄東渡,接辦《民報》。

《民報》第一期出版後,恰值日本文部省頒佈取締留學生規則。當時留學生極為憤懣,罷課者八千餘人,而留學生中分為兩派:一派是留日學生聯合會的秋瑾等,主張全體歸國,是激烈派;一派是維持會的汪精衛,主張繼續留學,是平和派。同時又傳說日本外務省以6000元付孫中山先生,迫其離去橫濱。這種種壓迫,驅使一位卓越的革命黨人陳天華親書絕命書一篇,告留學生總會諸幹事書一篇,然後投海殉職。陳天華的自殺,使《民報》第二期延期出版,可是因為這一風潮,遂使日本取締留學生的規則胎死。

《民報》的發刊詞是孫中山先生親撰,發刊詞的最後一段這麼說:“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數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進取之,使最宜之治法,適應於吾群,吾群之進步,適應於世界,此先知先覺之天職,而吾《民報》之所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學說,其理想輸灌於人心,而化為常識,則其去實行也近,吾於《民報》之出世覘之。”此外胡漢民在《民報》上宣佈六大主義:(一)推翻現今之惡劣政府;(二)建設共和政體;(三)土地國有;(四)維持世界真正之和平;(五)主張中國日本兩國之國民大聯合;(六)要求世界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此六大主義,前三項是對內,後三項是對外。

《民報》出版後,和《新民叢報》對立得非常激烈,《民報》第三期還發行號外,刊出《民報與新民叢報辯駁之綱領》,共為12條。因《新民叢報》認為保皇的立憲黨是政治革命 ,而同盟會是種族革命,《民報》就此對《新民叢報》大打筆墨官司。

在這前後期間,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創辦了很多刊物,如:江蘇學生的《江蘇》,浙江學生的《浙江潮》,湖北學生的《漢聲》,湖南學生的《遊學彙編》等。楊度也辦了一個《新中國報》,鼓吹“金鐵主義”,他的言論既不親同盟會,也不親君主立憲派,完全以“第三勢力”面目出現。

宣統元年(1909年)清廷宣佈預備行憲後,東京的君主立憲派認為是一大勝利,聲勢大振,於是又組織了一個“政聞社”作為外圍組織,由蔣智由為社長,擁護梁啟超。九月四日,政聞社社員在錦輝館開大會鼓吹“立憲”,請梁啟超主講,政聞社社員200餘人均參加,還邀請了日本政界名流如犬養毅等八九人參加,其他聞風而至的約有七八百人,合共與會人士不下1000人。同盟會的革命同志認為保皇黨如此大肆活動,非加以打擊不可,於是張繼、平剛、陶成章等邀約了幾十人前往參加開會。這天會場因人數過多,秩序很亂,政聞社社員都佩掛紅布條做招待員。搖鈴開會後,主席先報告開會宗旨,然後大聲宣佈:“請梁任公先生演講。”梁啟超應聲而起,在掌聲中上了講壇,先講君主立憲的大道理,又講立憲的性質以及國會。他說立憲國家須有監督政府的機構,就是國會,政府好比小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傀儡皇帝

悟來悟去

星際妖皇[洪荒]

君恨生

冷王的逃妾

指點迷津

有妖

熱帶雨淋

[綜英美]魔法少婦摩根勒菲

容時之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