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三十一章 第一節課,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唐皇族,剩下的四位也出自五姓七望,都是響噹噹的貴族身份,否則,哪裡有資格教育天子的兒孫。
正因為師傅的地位也比較高,所以,他們教學的時候能夠震懾住這些皇孫,若哪個皇孫敢不聽話,他們一定會出手教訓的。
一般的皇孫,他們可以直接用戒尺教訓,皇帝知道了也不會怪罪,而對於嫡皇孫和特別受寵的皇孫,這些師傅自然不敢真的體罰,但會狠狠的教訓他們身邊親近的陪讀,會當著皇孫的面,把皇孫要好的陪讀給打一頓,因為陪讀的身份較低,所以,打起來是一點情面也不留,即便是自己的孫子也不行。
一般情況下,能當皇孫陪讀的,至少也是當朝五品大臣家的庶子,地位不高也不低,而湊巧的事情,就是皇孫的陪讀裡面,很有可能就有這些師傅的親孫子。
在遇到皇孫犯錯的時候,他們就必須拿自己的親孫兒開刀,狠狠的體罰自己的親孫兒,以讓皇孫認錯。
對於李安的能力,這些老傢伙自然是非常認可的,但同時,他們的骨子裡還是有一絲淡淡的鄙視的,畢竟,在這些熟讀詩書的文化人眼裡,只有詩書禮儀才是最高貴的,至於李安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雖然也是非常使用,並徹底的改變了大唐帝國的現狀,但他們卻也覺得,這些不過是奇技淫巧罷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皇帝讓皇孫學這些,也是當成課外興趣的,主要的精力還是用來學習文化詩書了。
當然了,別說是大唐時代,即便是後世的文明社會,很多人也同樣秉承著讀書當官最為高貴,其餘工作不過是下三濫的思想,科學家從來都是不受大多數人歡迎的職業,當官永遠是人們的最高追求。
這些老傢伙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們永遠都不會覺得科學技術比詩書禮儀重要,不過,對於這些能夠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奇技淫巧,他們心裡也是比較認可的,但只能把這等科學排在詩書之後。
有八大金剛坐鎮學堂,所有的皇孫都比較老實的坐著,沒有一個敢放肆的,他們都好奇的看著李安,以及身後跟著的兩個土包子。
李安看了一下,房間內足有三十多名皇孫和皇太孫,李隆基的孫子絕對不止這麼些,但有些年紀太大和太小的,肯定不會來上課,也不好管理,只有五六歲到十五六歲的孩子,是最好管理的,也是最為聽話的。
這些皇孫基本上都是李安沒有見過的,畢竟,李安沒事的時候也不會去百孫院裡玩兒,自然見不到這些傢伙,可有幾個孩子卻是李安見過的,一個是嫡皇孫李豫的長子李適,一個是皇十八子李茂的兒子李懷,還有一個是皇十六子的長子李偒,剩下的都有些眼生了。
這些孩子都是皇帝的孫輩和重孫輩,都是皇帝的血脈,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受寵的,在這些皇孫之中,有一些是連續兩代都是庶出的,地位相對就要低太多了。
比如,有的皇子的母親只是李隆基身邊的一個小小的夫人,這位皇子的地位自然就相對較低了,而這位皇子又娶了妾室,妾室生的孩子就是庶子,如此,兩代為庶,地位之低可想而知。
在皇子這一代倒也體現不出多少地位的差異,畢竟,儘管他們很多人都是庶出,但至少都被封王了,既然是王,地位自然就比較尊崇了。
而下一代的皇孫就不同了,他們的父親封王了,可他們很多都是沒有爵位的,至少少數人封王了,一些庶出皇子的嫡子都很難封王,庶出皇子的庶子就更加難以封王了。
這才是兩代的差距,若是再往後排幾代人的話,估計只能是貧民百姓了,就像三國時期的劉皇叔,祖上也是皇帝,可一代代疏遠之後,到了劉備這一代,就成了賣草鞋的貧民了。
當然,這些皇孫沒被封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年紀不太大,還沒有到封王的時候,或者,以後他們至少也能封個郡王什麼的。
而嫡皇孫就比較特殊了,李豫早就被封了王,而李豫的兒子,在出生沒多久的時候,就被封為奉節郡王,可見嫡出就是不一樣。
也就是說,這位嫡皇太孫才出生沒多久就被封為郡王了,而他的好多叔叔輩,卻暫時連郡王也沒有混上,估計要等好一陣子了。
李安給這些孫子上課,心裡或多或少的,還是有些壓力的,而此刻又有八位老傢伙旁聽,這心裡的壓力就更大了,還好李安準備的足夠充分,足以應對眼前的局勢。
科學課程與普通的詩詞教學不同,必須要有很多的實驗才行,否則,憑空去講解的話,估計沒有人能聽得懂,而一旦聽不懂,皇孫們就會失去興趣,就不想繼續聽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