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好大喜功,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這樣的性格一旦形成了,卻也是很難改變的,畢竟,他們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可能改掉自己的性格缺陷,再怎麼努力,怕也是改變不了的,另外,這個毛病既與天生有一定的關係,同時,與後天的形成也有關係,李隆基當皇帝太久了,早就已經習慣了好大喜功這一套,讓他委委屈屈的讓大唐軍隊縮在潼關裡,他哪裡能咽得下這口氣,必須立刻出兵,才能符合他的氣度。
而且,經過下面官員的隱瞞,他這個皇帝早已不太清楚大唐中央軍的實力了,還以為這些兵馬能打得過安祿山的叛軍,其實,這些養尊處優的中央軍,根本就不是叛軍的對手,要知道,叛軍是盤踞在東北一帶的善戰邊軍,實力不是這些京城的公子兵所能比的。
唯一能夠與叛軍抗衡的,必然是同為邊軍的朔方軍,這支軍隊不但精銳,將領更是難得的人才,可惜皇帝與宰相都太好大喜功了,一點也沉不住氣,白白錯失了熬死對手的天賜良機。
此刻,楊國忠火急火燎的狀態就暴露出來了,嚴重的沉不住氣,只要他沉下心來,仔細的分析一番,就會明白,右相的官位是他的,別人是絕對搶不走的,可他卻不能沉下心來,總擔心有人把他的官位給搶走。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歷史上,楊國忠要不是嚴重的心急,也不會造成一次次的朝政危機。
他原本想要制服安祿山,結果發現自己的能力太欠火候,根本就制服不了對方,於是,他便火急火燎的想要借皇帝的手,把安祿山給除掉,整天在皇帝的耳邊絮絮叨叨的,說安祿山要謀反了,趕緊把這貨給抓起來治罪吧!而這個情況又被安祿山安插在宮內的耳目知道了,傳了回去,如此,安祿山便感覺不妙,於是,提前發動了叛亂,而叛亂的名目,便是打著清君側的由頭。
在叛亂髮生之後,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洛陽一帶,大唐中央軍只能退守洛陽,與叛軍對峙,在這個時候,沉不住氣的楊國忠,再一次在好大喜功的皇帝面前,要求皇帝下旨,讓前線的烏合之眾出擊,以求儘快殲滅叛亂的安祿山兵馬,結果卻中了叛軍的奸計,導致二十萬大軍所剩無幾,進而丟掉潼關,之後,連都城長安都保不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