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二章 平衡,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寢宮之中,還提出讓楊御史處理朝政,老夫要恭喜楊御史啊!”
“哪裡,哪裡,下官還有好多地方需要請教右相呢?哈哈!”
楊國忠客氣的說道,停了一下,繼續說道:“右相應該知道,太子也參與政事了,下官與太子的關係,與右相與太子的關係,那都是一樣糟糕的,有太子掣肘,只怕很多政事在處理起來的時候,會比較的麻煩啊!”
這話說的是事實,任何人當政都會選擇提拔自己的親信,若歸附自己的官員犯了錯,會想盡辦法將事情擺平,而一旦政敵及其親信犯錯,那就要狠狠的打擊,總之,公正的處理事情是不可能的。
比如官員貪墨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古代的社會,任何一個官員,幾乎都犯過錯誤,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是經不起調查的,只要調查一番,總能找到一大堆的問題,從而可以將其革職查辦,但負責調查的御史,若是遇到支援自己的官員犯錯,那自然就要網開一面了,而若是與自己有過節的人犯錯,那就完全不用客氣了,想怎麼整就怎麼整,往死裡整。
但若是負責調查的御史身邊有個反對者,並對其進行監督,如此,想要繼續我行我素就行不通了,御史的行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比如,楊國忠負責處理在政事堂的事務,在看到不利於自己的言論,或者發現有人舉報自己的心腹之人,他很有可能會把事情給壓下,從而讓事情不了了之,但若是太子也看到了這個事情,他再想把事情給壓下去就比較困難了。
歷史上,有很多掌權的臣子,會把很多不利於自己的事情給壓下,也就是說,下面的臣子要反映一些問題,有很多事情是送不到皇帝手中的,在半路上就很有可能會被截留,甚至,寫奏摺的人還會遭遇一系列的報復性打擊。
在很多王朝,當敵國軍隊打來,前線全面潰敗的緊要關頭,皇帝卻還在宮內歌舞昇平,甚至,敵軍都打到首都外面了,皇帝才知道自己下面的人瞞了自己,沒有把如此重要的訊息告訴自己,導致了帝國的敗亡。
李林甫在執政的時候,搞了很多冤假錯案,為的就是排除異己,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的穩固,而楊國忠此刻,顯然也想這樣,可太子被允許參加政事,這就多了一層掣肘,會讓楊國忠處理政事的時候如芒刺在背,不能隨心所欲的處理自己的事情,甚至,一個搞不好,還有可能會暴露自己的錯誤,從而遭到太子的打擊。
“楊御史應該明白,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參與朝政也是一種鍛鍊,這是避免不了的,前一段時間,郯王不是也參與朝政了麼?”
李林甫開口說道。
這相當於是提醒楊國忠,郯王是可以用來制衡太子的一個砝碼,畢竟,他們都是皇帝的兒子,而且,郯王還比太子年長,是太子的哥哥,繼承太子之位更加的理所應當,而且,皇帝似乎也在培養郯王等皇子,以隨時做好替換太子的準備,讓太子不是帝國唯一的繼承人,從而分散朝堂大臣的注意力,讓他們分別選擇效忠不同的皇子,便於控制朝堂局勢。
當然,既然要平衡,就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誰表現的強大了一些就打擊誰,誰表現的弱小了,就要扶持一把,從而讓雙方始終維持勢均力敵的水平。
這一次皇帝生病,太子表現弱勢,幾乎什麼動作都沒有,而郯王他們卻有小動作,這讓皇帝感覺郯王的心態有些抬頭,而太子似乎安分了一些,如此,他自然需要提攜太子一把,讓太子積極一些,從而擁有力量對對抗反對者,形成一股讓他放心的力量。
“這陛下是一會兒一個心意,實在讓那我等大臣捉摸不透,右相能否看出陛下究竟中意哪位皇子?”
楊國忠問道。
李林甫輕蔑的笑了一下,聲音不大的說道:“陛下是天子,聖意難測啊!就算是我也猜不出來,不過,咱們也都是做父親的,也都有兒子,做父親的心情應該也是能夠理解的,不是嗎?”
這是要告訴楊國忠,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道理,皇帝理論上是每個兒子都疼,但同時,也可以說是每個兒子都不疼,但疼兒子是因為都是他親生的,而他不疼兒子,又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旦其中一個兒子翅膀硬了,威脅皇帝的位置就不好了。
帝王之家與普通人家畢竟是不一樣的,繼承人可以擁有整個帝國,所以,自古以來,帝王家的爭權奪利也往往是最為激烈的,稍有不慎,要不是父親死,要麼是哥哥死,要麼是弟弟死,人倫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而李隆基本人也是靠權謀起家的,對這方面是極其瞭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