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一十三章 妒忌,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安所規劃的大唐海上絲綢之路,是從大唐最南端的廣州出發,經過馬六甲,獅子國,紅海,大唐運河,地中海,最後抵達歐羅巴大陸的一條商業貿易線路。
就目前的情況看,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唯一沒有打通的就是大唐運河這一塊了,只要這一塊打通了,大唐絲綢之路才算真正的建設完成,所以,這裡成為了重中之重,引起了大唐朝廷的重視。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李安原本計劃並沒有包括地中海與歐羅巴,不過,等到了紅海北部之後,才發現地中海與歐羅巴也有較為頻繁的商業貿易往來,而受制於沒有運河聯通,所以,經過陸地的這一段路途,運輸成本極大的增加了。
基於這個原因,李安決定增加大唐海上絲綢之路的行程,把地中海與歐羅巴也算上,這樣一來,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才算真正的完整,而如此一來,最大的難題就是儘快讓大唐運河開通。
朝廷在重視的基礎上,增調了大量的人才和機械,李安也從阿爾提克和奧斯曼那裡,獲得了足夠多的勞動力,如此,只要一切進行的比較順利,李安相信幾年之內就能夠讓大唐運河全線貫通。
運河上的五座大橋,全部都是李安親自設計的,其中,最中間的一條是鐵路橋,日後可以同行鐵路,而其餘幾座橋則只能滿足公路的通行,畢竟,整個西奈半島的南北長度也就那麼一點,能有一條鐵路線透過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完全沒有必要用兩條。
鐵路橋除了要通行火車之外,也要通行馬車和行人,所以,必須要建造成雙層的,建造的規模和難度,自然比一般的建造單層的公路橋要大一些,如此,建造這麼一座鐵路橋的費用,是建造普通鐵路橋的好幾倍,但為了日後能夠把鐵路通向埃及,花再多的錢財也是值得的,在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陸地的絲綢之路,兩者共同發展才是正道。
在鼓勵和指導一番之後,李安也會去實地考察,看看建設的現場,而五座運河橋,最靠近運河城的,就在十幾裡之外,乘坐汽車很快就可以抵達。
為了能更好的運輸物資,加快橋樑的建設,混凝土雙向公路已經修到了第一座橋樑的建設現場了,所以,李安乘車很快就抵達了第一座運河大橋的建設工地。
“李侍郎,這裡已經開始建設了,這些都是阿爾提克為我們提供的勞力,總數超過三萬,每天僅僅是糧食都是巨大的消耗,還好我們可以從紅海航線運輸過來,不會讓任何一個人餓著的。”
部下指著遠處的施工現場,開口介紹道。
李安抬眼望去,周圍黑壓壓的全是人,非常的壯觀,不過,就算人員再多,也沒有出現絲毫的混『亂』,所有人都在有條不紊的工作中,有的負責建設大橋的橋墩,有的負責開挖大橋兩側的運河河道,還有的在負責運輸材料,負責後勤的廚師也有不少的數量,再加上指揮的工匠和官員,形成了一個整體。
“這樣的工地,現在有幾個?”
李安開口問道。
部下連忙回答道:“李侍郎,像這樣的建設現場,目前只有五處,不過,很快就會增加的,只要朝廷增援的人員到位,就可以把這些人工分開一部分,讓他們去開挖運河了。”
建設工地並不是人越多越好的,人太多的話,很自然的就會造成窩工,也就是幹活的效率會變得更加的低下,而把人員分配在更多的施工點,進行多點同時施工,如此,效率就比較高了。
但是多點施工的前提,是要由足夠的指揮和管理人才,若是沒有高效的指揮和技術人才,貿然將勞動力分開,會造成很大的混『亂』,所能造成的損失,有可能比窩工還可怕。
也就是說,每一個施工點,都要有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那就不能貿然分開。
李安很認可的點了點頭,開口道:“你做的很好,這裡的勞力幹活井井有條,像是那麼回事,放心吧!我回到朝廷會想盡辦法幫你的,你若是遇到什麼難處,隨時派人告訴我,我會全力幫你解決的。”
對於大唐運河,李安的心裡是極度重視的,這是李安此行最關鍵的一個點,所以,李安絕對不會允許出現任何的意外,若是這條運河出現意外,李安的整個海上絲綢之路就不完整了,整個地中海的經濟也就無法實現啟用了。
李安從大唐帶來的蒸汽船,就停泊在大唐運河城的港口內,此刻,這些船隻正在接受補給,只要補給全部完成,李安就可以乘船直接返回大唐了。
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