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四十章 改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切下薄片之後,這些薄片需要在水中浸泡至少六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後,將這些長條並排防成一層,然後在上面覆蓋另一層,兩層薄片要互相垂直。

將這些薄片平攤在兩層亞麻布中間趁溼用木槌捶打,將兩層薄片壓成一片並擠去水分,再用石頭等重物壓,乾燥之後,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紙的成品了。

由於只使用紙張的一面,在書寫的一面要進行施膠處理,已使墨水在書寫的時候不會滲開。

古埃及人最初是將紙捲成卷軸使用的,後來為了方便,就裁為一張張的以便於製成抄本,這樣,書本就出現了,即便是在後世,莎草紙偶爾還用於繪畫,但水質的顏料會使紙張變形。

莎草紙在埃及的乾燥氣候下可以很好的儲存,但是它在潮溼的環境下很容易被黴菌毀壞,因此,歐洲溼潤地區引進的很多莎草紙都被毀壞了,而在乾燥的埃及,幾千年錢的莎草紙仍舊儲存了下來,簡直堪稱奇蹟。

古埃及發明莎草紙的時間很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時候就已經發明出來了,比華夏的造紙術早了三千年的時間,當然了,華夏的造紙術是真正的紙張,而埃及的莎草紙算不上紙張,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發明了莎草紙之後,莎草紙就成了主要的書寫介質,不僅埃及人在使用,同時,這種莎草紙還廣泛出口到歐洲,一直出口了三千多年,直到華夏的先進紙張進入海外市場,埃及的莎草紙才開始褪去輝煌的光芒。

也就是說,埃及的落後莎草紙,整整輝煌了三千年的時間,由此可見這種紙張在古代埃及的地位。

即便是現在,李安在埃及還是能看到大量的莎草紙,畢竟,大唐距離埃及太遠了,紙張從大唐運輸到埃及,成本會增加很多,如此一來,優勢倒是不明顯了。

當然,這主要也是大唐的經濟在蓬勃發展,各種報刊和媒體都出現了,對紙張的需求量直線上升,如此,導致了長安紙貴,而昂貴的大唐紙張遠涉重洋抵達埃及,則成本會進一步抬高,所以,對埃及本土的落後莎草紙還造不出致命的威脅,但這只是暫時的,只要大唐的紙張產量突破上去,價格就會一步步降低,如此,當廉價的大唐紙張全面進入埃及市場的時候,估計埃及的莎草紙就再也沒有市場了,這種情況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異界當天帝

囧遊神囧

舊書

李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