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杜的詩詞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形象,至少後世的老百姓都是這麼認為的,可真實的老杜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這貨寧願繼續受窮,依靠好友接濟度日,也不肯去做幹實事的河西尉。
因為河西尉太辛苦太危險,太過於讓人煩心,不是老杜擅長的,哪怕是討飯,他也不願意去做河西尉,朝廷也是可憐老杜,又給了他一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
這個職位的內容就是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是一個與河西尉差不多的低階職位,然而,老杜考慮了一番,還是欣然赴任了,同樣是非常低階的職位,都不符合老杜的抱負,為何老杜能夠接受右衛率府兵曹參軍,而不能接受河西尉,還不是因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是一項比較輕鬆的工作,而河西尉是一個很不容易乾的職位,也是老杜很不擅長的職位,所以,老杜只能選擇右衛率府兵曹參軍,而不去幹河西尉。
其實,按照後世的觀點,這兩個職位之中,河西尉對社會的貢獻是比較大的,是一個幹實事的職位,是值得尊敬的,而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廢物職位,這個就是倉庫保管員的職位,是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換任何一個人都能幹,而河西尉卻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
當然,李安也覺得老杜的選擇沒錯,這貨根本就做不了河西尉,儘管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是一個廢物才幹的職位,可至少老杜能夠勝任,能夠以此職位養活自己,可以讓老杜擺脫吃不上飯的窘境。
而透過老杜發出的‘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豪言壯語,也能看出至少在大唐這個時代,真正基層幹實事的職位是不受主流階層認可的,他們幹最髒最苦最累的活兒,但卻被主流階層鄙視,國家發展穩定繁榮,有功勞的一定是帝王和高官,與這些幹實事的小吏沒啥關係,而一旦老百姓造反了,那就是這些基層的小吏逼的,這些小吏會成為替罪羊。
總之,像河西尉這種幹實事的小吏,是最冤屈的,自古以來都非常的不受待見,任何一個有抱負的有志讀書人,都是不願意去做這些庶務職位的,哪怕自己已經吃不上飯了,也絕對不會為了混口飯吃去做這種底層職位。
要麼做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官員,要麼就做一個依靠朋友接濟度日的廢物,絕對不會為了混口飯吃而去做俗務,這與後世的剩女思維何其的相似,她們不也是說過,要麼找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如意郎君,要麼就永遠保持高傲的單身,絕對不會為了婚配而隨隨便便的找個人嫁了,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由老杜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時候,這些讀書人是多麼的高傲,他們的遠大理想都是指點江山,要麼就是從事文書的工作,再不就是做廢物才幹的工作,總之,都是比較優雅體面的工作,是絕對不會去做辛苦的俗務小吏的,打死了也不幹。
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平均都是近百人爭奪一個職位,甚至還有幾千人爭奪一個崗位的,但這些都是比較舒坦的熱門職位,對於很多偏遠的,辛苦的,危險的職位,報考的人就很少了,甚至,還有很多職位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報考,居然是一個願意報考的都沒有。
這些報考的人,都是奔著前途去的,你指望他們願意做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與倭寇對峙的地區,執法船的船員缺口很大,卻始終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報名,誰也不願意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萬一要是擦槍走火了呢?
看著眼前的老杜,李安覺得這貨也沒那麼偉大,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所謂的憂國憂民,不過是自己的情懷罷了,真的讓他去幹服務百姓的俗務,他也是不會去幹的,他就是這麼一個有點虛偽的人,但老杜絕對不是一個壞人,他應該是屬於好人,因為他沒有任何的害人之心,內心深處也是巴不得老百姓都能過得好的。
老杜絕對算是一個好人,這是不用懷疑的,但老杜並沒有好到為了平民百姓可以犧牲自己的程度,他只是在心裡同情生活困苦的老百姓,具有一個有良知之人應有的同情心罷了,讓他把自己的錢捐給沒飯吃的窮人,他肯定是不願意的,就連讓他幹河西尉這個直接服務於底層百姓的小吏,他都堅決不幹,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侮辱,他寧願當倉庫管理員,也不願意從最底層的幹實事小吏做起。
在做了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之後,老杜去了一趟家,結果剛到家門口,就聽到了哭泣之聲,原來他的小兒子餓死了,家裡人正在傷心的痛哭呢?
也許是老杜對自己的才華太自信,覺得自己這樣的大才,就應該做大官,只有做了大官才能真正的為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