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民,而做一個俗務小吏,只會耽誤自己的時間。
在安史之亂髮生的時候,老杜仍然是一個倉庫管理員,因為官職太小,在被叛軍抓住的時候,叛軍見他只是一個破管理員,都懶得往牢房裡放,怕是牢房裡早就人滿為患了,大官都裝不完,老杜這等小吏來了只會佔地方,這也是他幸運的地方。
老杜終究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而有才華的人,只有在亂世的時候才能提現出來,老杜逃離叛軍控制區,跑到了肅宗哪裡,並連續獻計,這博得了肅宗的欣賞,給了一個左拾遺的官職,這是一個從八品上階的小官,屬於低階的諫議職位,雖然這與之前的倉庫管理員也差不了多少,但諫議類別的官員,可以對朝廷的政策提出意見,職位不高,但是已經走到了臺前,這雖然不是一個有實權的職位,但也算是一個有點影響力的小職位了。
做了左拾遺,就意味著老杜可以經常與官職較高的諫議大夫來往,幫助諫議大夫處理各種事情,這樣也算是能夠接觸高層了,這個職位雖小,但絕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職位,不是一個廢物職位,儘管品級沒啥大的提高,但老杜對這份工作應該還是滿意的,老杜滿腹經綸,能夠做諫議類的職位,就能夠透過諫議大夫,把自己對時局和治理天下的看法說出去,萬一得到朝廷的採納,老杜就有平步青雲的機會了。
當然了,老杜最終並沒有等來平步青雲的機會,這貨雖然能力不小,可惜在政治上太弱雞了,他的好友房琯是一個空談之輩,在被肅宗看重,並委以平叛重任之後,並沒有取得任何好的成績,反而還造成了空前的失敗,簡直就是一個廢物,之後又因為結黨被貶為汾州刺史,被肅宗給罷相了,這是很合情合理的,打了敗仗難道不應該被懲治嗎?結黨難道不該貶官,可老杜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他居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去皇帝跟前,為房琯求情和辯護,而且,還多次去給房琯辯護,這徹底觸怒了肅宗,被貶官了。
老杜的膽也是夠肥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從八品上階的左拾遺而已,在朝廷的地位並不高,可以說是可有可無,這麼一個小人物居然為了自己的好友多次去煩皇帝,真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況且,皇帝也不是無緣無故貶房琯的,實在是房琯太不爭氣,就是一個愛說大話的人渣,老杜完全是站在個人感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至於自己也被皇帝厭棄,被貶官離開了朝廷。
老杜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行為,雖然比較的仗義,但他也不想想他的朋友是個什麼貨色,是否值得他如此做,為了一個人渣朋友多次去煩皇帝,這本身就是非常不值得的,也許在他的眼裡,不論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好人,都要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真的非常的不值,太把自己當回事,把皇帝不當回事,自然要被貶官了,就算李安當時是皇帝,也一樣要貶官老杜,至少先給點教訓,然後看情況再啟用,做皇帝絕對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眼前的老杜還是不愛笑,總是喜歡冷著臉,不是他不好客,實在是因為這貨天生就這樣,就算笑起來也不好看。
談到自己的職業,老杜總體上還算滿意,雖然大唐報主編的職位不高,但乾的活兒都是他最擅長的,他文筆很高,幹什麼都不如干主編來的舒心,至於憂國憂民,現在的大唐是盛世,安史之亂也早就被李安化解掉了,就算老杜想憂國憂民,怕是也沒多大機會了。
眼下的局勢就是京城的普通老百姓難以買得起房子,租房壓力也很大,而老杜作為主編,正好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透過大唐報提出自己的主張,與當左拾遺也沒啥區別,感覺總體上是差不多的。
“這才幾年的時間,老百姓家裡的糧食就都吃不完了,以前總是聽說餓死了,而現在聽得最多的就是撐死了,老百姓的精氣神也好了很多啊!關中大地一年能種兩次糧食,不得了啊!以後怕是再也沒有人會餓肚子了。”
老杜突然感嘆的說道。
李安笑著說道:“至少短時間是不會了,不過,糧食多了之後,人口也會連年增長的,而人多了之後,對糧食的需求就更高了,若是大唐的人口突然多出十倍,那糧食就不夠了。”
老杜笑道:“人口增長十倍,怕是百年之後的事情了,這樣的情況咱們怕是看不到嘍!”
這話一點不假,人口的增加速度是需要時間的,按照一個家庭生四個人計算,二十年時間人口就翻翻了,一百年翻翻五次,人口可以增加到三十二倍,但這只是理論的情況,實際肯定不可能有這麼高的,因為疾病會奪走很多人的生命,萬一遇到瘟疫,那就更加的糟糕了,所以,一百年人口翻三十二倍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