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的沒錯,也許李安真的是第一次吃蜀中的鍋盔,才會覺得比關中的鍋盔好吃的,其實,味道都是差不多的,都非常的美味。
“李侍郎,也許是我肚子吃飽了吧!所以,吃不出這個鍋盔的美味。”
陳龍突然開口說道。
他早起了一些,已經吃過早飯了,肚子裡並不是很餓,所以,吃鍋盔的時候,感受與李安是不同的,也只是隨意的吃了兩口就收起來了,而李安至少吃了四五口,品嚐到的味道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哦,原來你都吃過飯了,難怪。”
李安笑了笑,覺得鍋盔很乾,吃過鍋盔至少也要喝點湯汁,也確實感覺到了一絲的口渴。
“王婆豆腐,這個小店的人也很多,應該很好吃。”
李安走到一處小店,看到裡面人多,便決定進去嚐嚐味道,有時候想要找到一種食物是不是好吃,只需要看有多少人排隊購買就行了,排隊購買的人越多,食物的味道就應該越好,這是最方便最好的一種的判斷方式。
從這道食物的名字,就能看出這應該是一個老婆婆發明的,而王字又似乎說明這個老婆婆姓王,或者她的丈夫姓王。
“李侍郎,反正我是吃不下去了。”
陳龍已經沒有食慾了,開口說道。
李安點頭道“那好,我進去,你就在附近隨便轉轉吧!”說完走進了小店。
這個王婆豆腐李安從未聽過,於是剛進店,便問候一名正在等待的客人,大體瞭解了王婆豆腐的情況。
原來王婆豆腐是王婆的丈夫發明的,她本人也並不姓王,但她的丈夫去世太早,整個店鋪都是她在操持,所以,也沒有人在意這道菜是誰發明的,人們更在意的是王婆這個人,於是很輕易的就給這道菜起了這個名字。
這道菜色澤淡黃,豆腐軟嫩而有光澤、其味麻、辣、酥、香、嫩、鮮、燙,豆腐表面蓋有一層淡紅色的辣油,可保持豆腐內的熱度不使很快散失,趁熱吃滋味更佳,花椒麵也撲鼻。在數九寒冬季節食用,更是取暖解寒的美味佳餚。
王婆豆腐的特色有很多,比如,第一大特色便是麻,麻指豆腐在起鍋時,要灑上適量的花椒末。花椒要用漢源進貢朝廷的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如若別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氣緊,誰還會有食慾,誰敢再夾豆腐?
第二個特點就是辣,是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鍊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還有就是要足夠燙,豆腐的特質保持了整道菜出鍋後的溫度,不容易冷卻,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剛出爐的味道。
香也是必須的,也就是起鍋立即上桌,聞不到制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鏽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只有勾起食慾的香味,酥也是必須的,酥指煉好的牛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鮮嫩更是必不可少,而嫩指的是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美味不鮮怎麼可以,菜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
一道普通的小菜,居然有這麼多的講究,那味道肯定也差不了,李安等了足足一刻才等到一碗,護衛們還需要繼續等待。
入口的那一刻,李安的表情很是滿足,這王婆豆腐確實不錯,味道一點也不輸後世的麻婆豆腐,據說豆腐早在漢代就出現了,只是沒想到到了大唐這個時代,居然發展出了這麼多的花樣,味道也變得如此的美味,實在是讓李安大吃一驚。
一碗王婆豆腐的分量還是太少,根本不足以滿足李安的口腹之慾,不過,李安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要吃飽,而是要品嚐美味,所以,吃不飽也沒有關係,待會再去別處吃點就是了,多吃幾樣小吃,三五天之內把益州城所有好吃的美味都品嚐一遍,這樣才算沒有白來一趟,才是真正的不虛此行。
“王婆豆腐,味道果然不錯,麻麻辣辣的,感覺真是好啊!”
李安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貴人是外地來的吧!這王婆豆腐是咱益州城的一絕,不過,可不能吃太多,太辣了呀!若是吃的太多的話,會鬧肚子的。”
一名客人好心的提醒道。
這位客人說的也是實話,比較辣的食物在吃多了之後,確實會導致讓人拉肚子這種現象,嚴重的甚至要去看郎中,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能吃辣,就算吃再多的辣椒也沒事兒,就跟吃飯一個樣,而有的人不能吃辣,哪怕吃了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