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天色便暗淡了,前一班的工匠陸續回家休息,而下一個班的工匠則進入了工地,開始投入到幹活之中。
為了加快進度,李安招收了三倍的工匠,日夜不停的進行建設,第一班剛剛挖好地基,第二班就要開始整理並進行壓實工作了。
畢竟,地基挖的只是個大概,地面不是很平坦,而且,強度肯定也是不夠的,在地基挖好之後,是必須要進行夯實的,只要夯實過之後,地基才足夠的堅固,才能在上面建設。
夯實地基的機器也是有的,不過,效果也不是很好,倒不如人工夯實來的快,反正人力是充足的,採用人力夯實地面也沒啥不可以的。
李安看了一下,建設的現場至少有六個用於夯實地面的工具,這種工具的結構是非常簡單的,就是一個很重的物體,底部是平面,四周牽出很多繩子,一大圈人每人拿著一根繩子,然後,一起用力拉起,一起突然放下,從而利用重力猛撞地面,以達到平整地面的目的。
這種方法非常的簡單,但對人員的體力要求比較高,沒有力氣的人,是幹不了這個的,而且,就算是身體非常強壯的人,幹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是會累的夠嗆的,需要好好的休息一陣子才能繼續幹活。
所以,夯實地面的人員也是足有三倍的數量,這樣,幹一氣就能得到替換,從而讓眾人可以用最高的效率夯實地面。
由於場地也比較的大,夯實地面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可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進度是可以增加很多的,一夜的功夫將地面完全夯實堅固也是毫無壓力的。
李安要回家休息,自然不能在工地一直待著,而這些工匠卻不得不待在工地幹活,他們為了養活自己的工錢,必須非常努力的去幹活。
三層樓房對地基的要求,其實是不高的,不過,李安卻提出了比規定要求還要高一些的要求,以建設出質量上乘的標準教學樓,哪怕遇到地震都不會倒塌的教學樓,這對於地基的要求自然是比較高的了,沒有穩定的地基,就算樓房的材料再好,那也是毫無意義的,地基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穩定的地基就沒有堅固穩定的樓房。
人員多配一些自然不會白費的,錢也是不可能白花的,經過一夜的連續奮戰,諾達的一片地基都被夯實了,而且,夯實的非常到位,地面的硬度非常高,就算拿著一把鋒利的利劍往地面猛戳,也是難以戳入一寸的,這個標準是足夠了的。
凌晨接班之後,下一班的工匠已經開始建設第一層了,負責鋪設管道的工匠也在忙著鋪設管道,畢竟,日後,二層和三層都是要設定廁所的,必要的管道是必須要建設的。
幹活的現場有足夠數量工匠,幾乎每隔一米多就有一名工匠在砌牆,如此一來,建設的進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的時間就能蓋半層,兩天一層是很輕鬆的事情,再加上找補和水泥的凝固時間,七八天的時間,主體的建築幾乎就能夠幹完了,李安給他們半個月的時間,已經算是很充足的時間了,水泥可以更好的凝固,建築質量可以更高。
半個月之後,就是清理垃圾和安裝必要裝置了,門窗和桌椅這些都是不能少的,還有教室的教學裝置,一個都不能少,這些最多一週就能夠完成,總之,一個月之內,三層教室的所有工程都能夠完工,從而讓孩子們可以進入這裡上課,再也不用在帳篷裡學習了。
另外,吃飯的地方太散亂了,原先的建築,最大的房間也不夠大,所以,在操場靠北的位置,專門搭建了一處二層的食堂,每一層可以滿足一千名學子同時就餐,兩層足夠容納所有孩童了,甚至還有不少的剩餘空間。
去研發中心轉了一圈之後,李安無事可做,於是就去了傳音學堂,一上午的功夫,兩棟樓都蓋的有半人高了,這讓李安非常的滿意,按照這個速度,一個月全部完工是妥妥的,是絲毫不需要有任何懷疑的。
由於為了趕進度,招收了太多數量的工匠,所以,中午吃飯的時候,傳音學堂要做雙份的飯菜,一份是給孩子們準備,還有一份是給工匠們準備的,雖然工匠的數量還是少於學童的,但工匠都是幹體力活的成年人,飯量自然不是這些學能比擬的,一個人完全可以吃三個人的飯,甚至還要更多一些。
幹體力活的人,只有吃的好了,幹活才能更加的有勁兒,吃的越好乾的越起勁,所以,飯堂給他們準備的飯菜都是大油量的紅燒肉之類的高脂肪美味。
儘管這是引起三高的元兇,但在大唐這個時代,還沒有三高的概念,而且,後世三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吃的越來越好,但卻沒有時間去運動,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