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稻穀和大米,在古代的書籍之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畢竟,水稻是老百姓的主糧,產量在所有糧食之中,算是比較高的,同時味道較好,也是很多老百姓非常愛吃的糧食,尤其是南方一帶的老百姓,所持的主糧就是大米,甚至北方的貴族也很喜歡大米。

稻穀去殼之後便是大米,但對於儲存糧食來說,肯定是直接儲存稻穀了,因為稻穀儲存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也不容易發黴生蟲,可以儲存很多年都不壞,而若是去殼之後製作成大米,那麼,儲存起來就要困難的多了,尤其是夏季的時候,大米總是很容易生蟲,而生蟲的大米不論是營養價值還是味道都要大打折扣,而且,被米蟲吃掉一部分之後,剩餘的大米就更少了,也是一種不小的損失。

關於大米的儲存,自古以來都找不到什麼太好的辦法,所以,幾乎就沒有人會大規模的儲存大米,一般儲存的數量都是幾個月,最多不會超過一年,尤其是夏季的時候儲存的大米更少,都是現吃現買,能儲存一個月就可以了。

一個普通的家庭儲存一個月的大米,也沒有多少,一袋子就足夠了,可那些批發大米的糧店,所需要儲存的數量就很龐大了,同樣是儲存一個月的數量,普通人家只需要一袋就夠,而批發大米的米行商人,卻需要儲備海量的大米,以京城幾百萬的人口數量,每個月消耗的大米是極其龐大的,所以,即便是大米遠不如稻穀容易儲存,但也需要製作出大量的大米,以供應市場的需求,城市裡的人都忙得很,居住的地方也很狹小,很少有條件自己給稻穀脫殼,只能直接去米店買米,如此,大型的城池對大米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大量的老百姓需要每個月購買大米,糧店則需要儲備足夠數量的大米,而批發的大米米行所需要的大米就更多了,米行商人是做生意的,販賣的是可以直接吃的大米,是沒有時間給稻穀脫殼的,所以,他們進貨的時候,也會要求種糧大戶把稻穀加工成大米,否則,他們是不會購買的。

當然了,也會有一些專門販賣稻穀的商人,那樣就不用給稻穀去殼了,只是在長安城之中,老百姓對大米的需求很大,而願意購買稻穀,回去之後自己進行加工的老百姓不太多,所以,大部分的種糧大戶還是要把自己家種植的稻穀加工成大米。

對於只有百八十畝的種植戶來說,問題可能不是很大,大不了自己一家人加班加點的舂米,不需要花錢僱人都能完成稻穀到大米的加工,可那些擁有幾千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土地的大戶,自己親自加工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了,就算他們採用最先進省力的水力工坊,加工的速度也遠遠來不及,而米行的商人又不收稻穀,朝廷的稻穀糧庫也早就滿倉了,他們若是想要儘快賣出稻穀,就必須請大量的勞力來加工稻穀,把大量的稻穀全部加工成大米,這份加工費可著實不低,讓種糧大戶頗為肉疼。

古代行軍打仗,軍隊所攜帶的糧食之中,是既有大米也有稻穀,是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平時做飯的時候,自然是直接使用大米了,而閒著無事的時候,則可以舂米,尤其是重要戰略要地的守城戰,城內若是囤積了幾年的糧草,那麼,這些糧草肯定大部分是稻穀,只有少量的大米,畢竟,只有稻穀才能儲存幾年,若是都加工成大米,一年之後就會全部生蟲,那就完蛋了,一旦失去糧草,戰略要地也就不攻自破了。

種糧大戶此時要加工大米,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而他們收割稻穀的時候,卻是可以使用機器的,收割機在大唐已經開始普及了,到處都在使用,而收割機使用之後給這些大戶節約的工錢有多少,這些大戶心裡是很清楚的,正是因為嚐到了使用機器的甜頭,所以,這讓他們對機器產生了依賴,並希望舂米這個步驟也能使用機器來完成,這樣,他們就又能夠大大的節省一筆勞務費了。

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這些種糧大戶自然也不會例外了,在糧食價格不太理想的當下,種糧的利潤其實並不高,如此一來,能省一點就省一點,省到就是賺到,為了能省錢,他們非常大膽的對李安提出了要求,希望研發中心能儘快研發出他們需要的這些機器。

對於這些傢伙提出的建議,李安自然是要研究的,就算沒有他們的建議,李安也不會放棄對這幾種機器的研究,畢竟,給水稻去殼,還有給玉米去粒,都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對於減輕勞動者的體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只要這些機器大規模的生產出來,大唐帝國的農民就輕鬆太多了,尤其是擁有海量土地的種糧大戶,是受益最多的。

只不過,研發中心要研究和改良的機器太多了,一時沒顧上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