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怪李安,在機器領域的研究是永遠都不會有盡頭的,實在有太多的任務要完成了。

關中的氣候不太適合種植水稻,所以,水稻在關中一帶是極少的,大部分的水稻幾乎都集中在江南水網地帶,那裡的氣候才最適宜種植水稻,甚至,在崖州和廣州一帶,一年可以種植兩茬水稻,長江下游的附近則是水稻種植最為密集的地區,因為那裡開發比較早,人口數量眾多,地理條件也非常的優良,有大片大片的平原土地,非常適合使用機器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所以,那一帶的水稻產量是最多的,似乎自古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是水稻產量最多的地區。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未必一定是當地人,京城的貴族和鉅富商人,也很有可能會在江南一帶擁有海量的水田,平常很少會過去,派幾個心腹過去打理就可以了,待到收穫的時候,將糧食運到京城就是了。

畢竟,江南一帶雖然水稻產量非常高,但市場並不大,在江南是水稻多人相對較少,而京城則相反,人口眾多但水稻很少,市面上需要的稻穀類糧食,大部分都是從江南運輸過來的。

都說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自古以來,北方種植的就是小麥,南方種植的就是水稻,就憑古時候的運輸條件,糧食運輸到千里之外的異地,價格是要上漲很多的,老百姓難道放著本地的廉價糧食不吃,專門吃從遠處運來的食物麼,那樣耗費就太大了,古時候的窮人還是很多的,誰也不是傻子,肯定要優先選擇吃廉價的食物了,恐怕只有特別有錢的貴族才會熱衷去吃外地的昂貴食物。

後世的運輸條件極大的改善了,就算萬里之外運輸來的食材,價格也上漲不了太多,這才最終造成北方人可以輕易的吃到南方的熱帶水果,而南方人也可以很容易的吃到北方的特產食材,是運輸條件的極大改善造就了這一切,當然,也是後世的人們變得更加的富裕了,條件更加的好了,手裡有餘財了,才能去吃很多種不同的食材,從而補充身體所需的不同營養。

大唐此時的交通條件,也因為李安的努力而獲得了極大的改善,南方的食物可以比較容易的運輸到北方,北方也是一樣,如此,老百姓吃到異地食材就相對要容易的多了,尤其是在長安城之中,大米系的食物和小麥系的食物幾乎是對等的,完全感覺不到這裡是小麥系食物佔據統治地位的北方。

在長安城,首先有錢人實在是太多了,到處都是大富鉅富,二是老百姓生活困苦的主要原因是房子的緊張,也就是高房租造成的壓力,而食物方面的壓力並不大,最近這幾年,糧食也一直在降價,只有那些混的最差的打工者,才會在食物方面極盡節省,比如只吃最廉價的紅薯和地瓜,而對於價格稍貴的小麥和水稻系食物敬而遠之。

現在食物是越來越充足了,京城的所有官倉都儲滿了糧草,另外,還有不少新建的糧倉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既然官倉已經儲滿了,那麼,更多的糧食就只能自己儲存了,好在京城的很多大商人和貴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糧倉,有一些商人家的糧倉還非常的大,甚至都超過了官家的糧倉,正在建設之中的民間糧倉也很多。

儘管糧食的價格一降再降,已經降低了一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有繼續持續降低的可能,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某些商人大肆囤積糧食的做法,因為糧食並不是一種普通的商品,這是關係到老百姓生死存亡的戰略物資,自古以來,幾乎每一次大型的農民起義,都與糧食的欠收和絕收有關,糧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就算此時糧食不缺,價格也沒有升高的希望,但商人卻並不這麼想,都說天有不測風雲,這個世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說不定哪天就發生糧食絕收了呢?再不濟也可以把糧食運到西域諸國販賣,此刻,大唐的糧食是降低了一半不假,可西域諸國的糧食價格並沒有降低,現在的交通又這麼好,把糧食運輸到西域諸國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糧食的價格仍然有一定的競爭力,所以,屯糧的商人是不緊張的,手中有糧便會心中不慌,囤糧永遠都不會虧,況且,糧食已經這麼多了,商人不肯囤,那便是種糧大戶囤了,總不能將多餘的糧食扔掉吧!在科學不發達的社會,無緣無故扔掉糧食,那是要遭天譴的,就算糧食多餘了,那也應該囤起來,而不應該扔掉。

囤積糧食那也是有技術的,畢竟,糧食是比較嬌氣的,不能受潮,部分糧食還不能受凍,要設法避免生蟲,另外,還有老鼠這種討厭的傢伙會對糧食造成很大的威脅,自古以來的糧倉,就沒有不招老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聖武

亂世統帥

凌天圖

粘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