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大雪,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鵝肝之所以能成為西方的頂級美食,那是因為西方所生產的鵝肝,不是普通的鵝肝,而是一種非常碩大的特殊鵝肝,也可以理解為脂肪鵝肝,製作這道美食的方法是非常殘忍的,對鵝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身體摧殘。
所有人都知道,自然生長的鵝,肝臟是很小的,味道也是比較一般的,而西方鵝肝卻非常的碩大,一個完整的鵝肝重量大約為七八百克,也就是一斤半左右,如此碩大的鵝肝佔據了一隻鵝身體的很大部分,嚴重超過了肝臟應該擁有的大小,對鵝身體的損傷是顯而易見的。
而製作這種鵝肝的技術,也非常的簡單且殘忍,那就是在正常的小鵝長到十四周的時候開始強迫性的進行灌食,灌食三週左右,每天都要灌食三次左右,而所謂的灌食,就是用一根管子伸入鵝的胃部,然後,把經過調製的大量粟米直接灌入鵝的胃中,從而使大量的過剩脂肪在其肝臟積聚,進而生長出肥大的肝臟。
鵝身體的碩大肝臟,就是一種脂肪肝,這種鵝就算不殺掉,也是活不了太久的,壽命比普通的鵝要少很多,不過,養殖這種鵝的目的就是為了取鵝肝,如此,鵝的壽命是不會有人考慮的,畢竟,在人類的眼中,鵝就是一種食物罷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算讓鵝吃再多的苦,也是應該的。
鵝肝的成本高,是因為整條鵝就為了取一個肝,剩餘的身體部分都不值錢了,不過,鵝肝佔鵝的身體比例,至少比魚腦子佔魚身體的比例要高得多,所以,鵝肝的成本還算相對不錯,至少比吃魚腦子豆腐要靠譜多了。
西方人平時捨不得吃鵝肝,完全是因為他們還不夠富裕,或者說西方的底層人民不是很有錢,且需要花錢的地方比較多,如此,平時自然就捨不得吃了,能省一點就省一點好了,若是天天把鵝肝當飯吃,一般的普通老百姓還真的消費不起,尤其是頂級的大鵝肝,價格更是高的厲害。
李安若是想吃頂級的鵝肝,難度也是不大的,畢竟,大唐帝國也是有很多百姓養鵝的,只是大唐沒有吃鵝肝的習俗,也沒有生產肥鵝肝的技術,若要吃鵝肝,就必須把這種鵝肝的生產技術告訴普通的養殖百姓,讓他們負責生產,然後,才能吃上肥美的鵝肝。
按照鵝肝的生產過程,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吃上鵝肝,但現成的成年鵝多的是,完全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如此,也就只需要兩三週的時間,就可以把肥美的鵝肝製作出來。
而距離過年也大概就是這個時間了,所以,只要李安現在就動手,那麼,在過年的時候,就能讓自己吃上鮮美的鵝肝了。
李安自己的府上是可以養鵝的,不過,面積比較有限,還是讓普通的百姓幫忙養殖,效果會比較好,只要把特製的管子交給百姓,讓百姓照著要求強行餵食就可以了。
這個事情交給僕人去辦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李安親自去做,畢竟,京城養殖大鵝的人很多,隨便找個幾百只,然後,按照李安的方法進行養殖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和簡單。
歐洲還有最後一種頂級美食,那就是魚子醬,光聽名字也沒啥了不起的,魚子到處都能獲得,並不稀奇,魚子醬似乎也沒啥大不了的。
但歐洲的魚子醬,並不是普通魚類的魚子,而是鱘魚的卵,是一種名貴的魚,剛開始的時候,是伏爾加河上的漁民,用鱘魚的魚子製作美食,得到了沙皇和普通老表現的喜愛,後來傳到法國,被視為珍品。
因為只有六十歲以上的鱘魚才能製作頂級的魚子醬,所以,魚子醬的產量非常的有限,如此,才造成了魚子醬價格的居高不下。
李安吃過不少魚子,不過都是鯉魚和鯽魚這些魚類的魚子,鱘魚的魚子,不論前世今生都沒有嘗過,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大唐其實也是有鱘魚的,就生活在大唐的長江之中,被稱為中華鱘,是長江之中最大的魚類,雄魚足有二百斤,而詞餘最大的能有五百斤的樣子,可見是一種體型非常龐大的魚類。
鱘魚是一種大型洄游性魚類,平時,中華鱘棲息於北起朝鮮西海岸,南至中國東南沿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在海洋裡生活了九到十八年後,性腺發育接近成熟時,便成群接隊向長江洄游,到達長江上游一帶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每年夏秋,聚集於長江口,溯江而上至長江上游金沙江一帶產卵,和幼鱘順江而下,到東海,黃海的深水中成長。
在產卵群體中,雄魚年齡一般為九至二十歲,雌魚為十六至二十九歲。中華鱘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鱘一次可產百萬粒魚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