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洛水大橋,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多長,目前在火車上,只能畫個大概的模樣,還不能最終確定下來。

在圖紙全部畫好後,李安讓幾名技術骨幹進入車廂,並將鐵路橋的結構和特點,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們,讓他們明白鐵路橋該如何鋪設,以及可能會遇到的技術難點。

這些工匠都是造橋方面的專家,雖然以前造的都是石橋和木橋,但對造橋的原理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造完龍首渠大橋之後,很快就明白了混凝土橋樑的各種特點,並知道這種先進的造橋材料,比石頭和木頭強太多。

對於李安提出要在洛水和大運河上建造橋樑,這些工匠剛開始的時候,全都非常震驚,覺得李安有些瘋了,但在仔細分析混凝土橋樑的特點之後,他們又確信,李安的構想完全可以實現,並全力支援李安,畢竟,只要這些先進的大橋被造出來,他們這些工匠也會感到自豪的,任何職業都有職業自豪感,造橋工匠當然也不例外。

天黑之前,火車按時抵達洛陽城火車站,李安帶著一千多工匠,暫且在洛陽城棲身,準備第二日一早,立即前往洛口方向,考察如何修建大橋。

晚飯過後,李安繼續畫圖,以完善鐵路橋的各個細節,尋找最佳的設計思路,以最低的成本,建造最高階的鐵路橋。

第二日一早,李安帶領一千工匠,還有大量的造橋機械,奔向洛口方向,工匠和機械行動太慢,李安甩開他們,僅帶領少量技術骨幹策馬先行,當然,還有幾十名帶刀護衛和幾名鐵路局的人才。

“李侍郎,就是這裡了,此處河道最窄,最適合修建大橋。”

一名鐵路局人才,指著前方的洛水,大聲介紹道。

李安抬頭掃視了一下,這個位置確實非常的不錯,不但距離只有百餘步,而且,兩側的岸邊比河面要高出許多,如此,就不要過於抬高橋面,引橋也就不需要太長了。

在經過一番觀察之後,李安最終確定了大橋的方案,而這個方案上,大橋的總長度是二里路,下層的鐵路與兩側的道路齊平,而上層的馬路要稍微高一些,如此,就要專門為上層的馬路修築引橋了。

而引橋要向一側彎折,不能與主橋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就擋住鐵軌和火車了,畢竟是鐵路橋,主要的功能是為了讓火車走的,而且,馬車可以輕鬆的轉彎,而火車卻只能走直線,如此,當然要犧牲馬路的平直了。

方案確定下來之後,就要開始動工了,而此時,各種造橋的材料都已經準備了很多,雖然不足以支撐整個橋樑之所需,但前期施工所需要的各種材料,還是足夠的。

引橋的橋墩比較容易建造,只需要挖地基,並灌注鋼筋混凝土就可以了,而主橋的橋墩就不太好建造了,這需要在水中打地基,而且,整個橋墩的高度比較大,所需要耗費的材料也比較多,但這些是難不倒聰明的施工人才的,他們早就有這方面的經驗了,很輕鬆的就搞定了水中橋墩的建造。

為了增加強度,所有橋墩之中,都埋入了鋼筋材料,修築橋墩需要很長時間,李安利用這段時間,前往不遠處的大運河沿岸,考察第二條運河鐵路橋的建造方案。

大運河所遇到的情況,與洛水完全不同,這裡的岸邊與水面幾乎等高,若要保證漕運船隻的順利通行,橋面的高度必須往上抬高,這樣一來,引橋的長度就需要大大增加了。

李安初步估算了一下,要建好運河鐵路橋,鐵路這一層的引橋加主橋,需要五里路,而上層的馬路加上引橋,則需要七八里的路程。

也就是說,運河鐵路橋的建設難度和工程量,比洛水鐵路橋要大很多,只有在洛河鐵路橋修建成功之後,才能抽出人力來建設運河鐵路橋。

當然,先建造洛河鐵路橋,而不採取徵召人力一同建造,是為了驗證造橋的技術,看看採取如此建造方法,造出來的鐵路橋效果究竟如何,在總結足夠經驗的基礎上,再建造第二座橋樑,然後繼續總結經驗。

李安相信,只要洛水鐵路橋和大運河鐵路橋全部建造成功,並投入使用,下面的幾座橋樑就不用自己操心了,這些掌握了技術的造橋工匠,完全可以勝任建造這些橋樑的任務。

洛水鐵路橋的橋墩建設,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模組化的鋼筋混凝土橋面結構,也在建造之中。

李安在巡查了幾天之後,確認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於是坐火車返回長安城,將建造橋樑的重任交給了這些技術精湛的工匠,並相信他們一定可以不負眾望的完成建造橋樑的任務,而李安也會在幾個月之後,再次回到洛口大橋這裡,檢查大橋的建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聖武

亂世統帥

凌天圖

粘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