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貴族和商人都是一樣的,做任何事情都會先計算成本,以為自己博得最大的利潤,獲得更多的財富。

在擁有大量土地之後,若採用機械和少量奴僕耕種這些土地,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則他們肯定會淘汰之前的佃農制度,將麾下的佃農大部驅趕出去,以甩掉成本包袱。

如此一來,這些被辭退的佃農,就只能加入到工匠行列,從而為自己謀取一條生路了。

這是李安願意看到的結果,也是大貴族們必然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時代的進步,任何力量都不能逆轉。

在詢問了價格之後,很多貴族家的奴僕連忙策馬離開,很明顯是回去報信了,以讓自己的阿郎儘快做出購買的決定。

“這十八畝田地是誰家的?”

李安開口大聲詢問。

“回李侍郎,是小人的永業田。”

一名老實巴交的農夫,連忙跑了過來,跪地就磕頭。

“起來,起來。”

李安很不習慣讓老百姓跪在自己身前,頓了頓,下令道:“將這些麥粒全部運往這位百姓的家中,帶路吧!”

整整三馬車的麥粒,初步估算有四千斤左右,而且,都是加工好了的,就這麼送往老百姓的家中,這讓很多圍觀的百姓大為吃驚,他們覺得,至少要收些手續費什麼的,畢竟,研發和製造這樣的收割機,肯定花了不少錢,同時,也感嘆收割機能力的強大,三輛收割機,僅僅用了一個時辰,就收穫了十八畝小麥,而且,還將麥粒給脫了出來。

“諸位,小麥的種植,是朝廷從國庫調撥的種子,但朝廷已經做出承諾,小麥的產出完全歸百姓所有,這些收穫的麥粒,自然要交給百姓,另外,你們也看到了,關中一帶是可以在冬季種植小麥的,這樣一年種植兩季莊稼,就再也不用擔心缺糧了,日後,關中所有田地都要在冬季種上糧食。”

李安大聲喊道,其實,不但關中可以在冬季種植小麥,就算是寒冷的東北一帶,也是可以在冬季種植小麥的,而且,後世的東北平原,還是冬小麥的主產地。

當然,關於種植小麥這一點,是不需要李安鼓動的,在看到去年秋收時種下的小麥喜獲豐收之後,關中的老百姓肯定會積極的種植,而且,這件事情肯定會迅速傳播出去,從而讓更多北方地區,選擇在冬季種植小麥,以進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交代一番之後,李安返回研發中心,並讓研發人員操縱三臺收割機,繼續在田地裡收割小麥,直到將千畝小麥全部收割完,而收割的小麥粒全部送往田地主人的家中,並且,不收取一文錢的手續費。

收割機大顯身手之後,在整個洛陽城周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很多擁有土地眾多的大貴族,全都做出了購買的決定,並立即派遣家中的管家,拿著定金前去訂購,以防晚了一步,被別人訂購完。

當然,此時春耕還有幾日才開始,距離秋收還有半年的時間,按照目前蒸汽機床的效率,必然可以在秋收之前,建造非常可觀數量的收割機,耕地機和抽水機的建造,當然也不會停止。

訂單再一次像雪片一樣飛來,這讓李安喜不自勝,也讓整個研發中心都沸騰了,只有有活幹,這些工匠的待遇和報酬就會提高,很多工匠所獲得的報酬都超過以前的好幾倍了,日子過得更加的滋潤。

加工和製造各種機械,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而李安則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視察之中,沒事的時候,帶著幾名護衛前往洛陽城郊區視察一番,看看水利設施搞的如何,大量的抽水機是否已經安裝到位,是不是已經開始打水了。

“李侍郎,前面有一臺耕地機,好像正在挖溝。”

一名護衛策馬返回,大聲彙報道。

“走,過去看看。”

李安感到有些好奇,他發明耕地機是用來耕地的,怎麼被用來挖溝了。

策馬奔至眼前,李安看到了一條長達五里的深溝,溝壑的寬度與耕地機相同,而深度已經達到三尺了。

在溝壑的的附近有幾百名手持鐵鍬的佃農,正在將溝裡的鬆軟泥土弄到溝外。

“呵呵!原來耕地機也可以用來挖溝啊!這些人倒是挺聰明的,居然懂得自己挖掘機器的潛力,讓耕地機兼顧挖溝的功能。”

李安只是輕輕的看了一眼,就明白了一切,原來,這些人利用耕地機將需要挖溝地方的土地給刨碎,使用人力將碎土扒至兩側,然後,繼續使用耕地機刨碎下面的硬土,再用人力將碎土扒至兩側,如此往復迴圈,一條深深的溝壑,很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