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能挖出來了,而採取如此辦法,比人力直接開挖省力很多,也迅速很多。
試想一下,人力用鐵鍬挖硬土,將非常吃了,速度會被拖慢,而直接扒開碎土,省卻用力挖這個過程,自然可以節約體力和時間,讓溝壑可以更快的被挖出來。
“這個辦法是誰想出來的?”
李安大聲問道。
“李侍郎,是小人想出來的,自從買了抽水機之後,阿郎就覺得這一處荒廢的高地,也能開墾成農田,為了灌溉方便,阿郎就讓小人在這處位置,開墾一條水溝,而且限定五日內完成,小人心中一急,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指揮眾人幹活的管家,笑著回答。
“不錯,你倒是挺有急智的,是個人才,機器永遠都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能夠將機器的潛力發揮出來,值得提倡。”
李安從不吝惜自己的讚美,大聲稱讚道。
“李侍郎,小人有個提議,不知該不該講。”
這名管家被誇了一句,膽子大了起來。
“不必客氣,有什麼想說的,大膽說出來。”
李安問道。
“李侍郎,既然耕地機可以一步步向前行進,為什麼不製造一種用來運貨的機器呢?雖然火車的運貨很厲害,但只能走固定的路線,馬車靈活,可力量不足。”
李安聞言,點頭道:“你的提議很好,運貨的機器,研究起來比耕地機器簡單多了,不過,遠遠不如耕地機和收割機划算,目前研究人員緊張,也只能撿要緊的先研究了,不過,運貨機器早晚會出現的,這一點,你大可以放心。”
蒸汽貨車的設想,李安早就考慮過了,不過,此時馬車發展的已經很成熟了,用馬車運貨也比較廉價,再加上道路不是太好,運貨機器的實用性不是太好,主要問題就是造價貴,而運輸量卻並沒有火車那麼誇張,可用性稍微低一些。
而蒸汽客車,李安也早就想過了,這就更不合適了,因為現在還沒有橡膠和輪胎加工技術,造出來的蒸汽車會比普通的馬車還要顛簸,坐在裡面會很不舒適,當然,也就不具備開發的價值了。
挖到五尺深的時候,溝壑已經完工,一側的抽水機開始工作,將低處的大量清水抽入高處,並逐漸充滿剛挖好的溝壑。
看著眼前數千畝荒地變成可耕種的田地,李安感到非常高興,這都是他的成果,說明他的科研成果,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大唐帝國的發展了。
春耕的時間很快到來,大唐帝國的所有區域都在忙著春耕,老百姓在忙著在田地裡幹活,朝廷則忙著組織協調,以讓春耕能夠有序進行,不被幹擾。
與以往春耕不同,這一次春耕採用了一定的機械化,在整個關中地區,有三千臺耕地機投入到了耕地的行動中,當然,大部分都是貴族的田地在使用這種耕地機,老百姓仍舊使用耕牛耕地。
耕地機的效率是耕牛的幾十倍,耕地的效率極大的增加了,為此,很多大戶將麾下的田地從佃農的手中收回來,以節約人力成本。
這些失去佃農資格的農夫,也失去了生存的依靠,只得前往京城尋求謀生,而加入工匠行列,無疑是最好歸宿。
很多農夫只會種地,對工匠不是很懂,但後世的工人,也不是一進工廠就什麼都會的,慢慢學就是了。
有技術的工匠,待遇要高一些,沒有技術的農夫,剛進入的待遇自然要差一些,但養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毫無問題的。
春耕之際,至少有數萬戶佃農轉化成了工匠,從而大大增加了研發中心的人力,讓研發中心一下擁有了六萬人力資源,大大方便了研發產品和製造機械的程序。
人多了之後,研發中心的五千畝土地就顯得有些擁擠了,朝廷得知後,立即將研發中心擴大,並且一下子擴大了四倍,面積超過兩萬畝。
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力之後,李安的研發和製造進展,變得越來越順,更多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被製造了出來。
而很多百姓見當工匠,所能獲得的收入比種三五十畝土地還要多,於是,在大貴族的建議下,將土地給賣了出去,僅留下三五畝菜地,讓家中的婦孺精耕細作。
如此,工匠的人數進一步緩慢擴張,人力資源變得更加龐大。
通往玉門關和中受降城的鐵軌線路,早就確定下來了,春耕之後,李隆基親自下旨,徵發關中所有閒散勞力,分兩路開始鋪設鐵軌。
當然,鐵路沿途的百姓也一併徵發,並負責修築沿途鐵路的路基,以讓這兩條戰略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