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這麼說不夠準確。

當時,印軍的麻煩更大。

什麼麻煩?

回到伯坦果德,並且恢復這座城市的秩序,為100多萬平民提供生活物資,並且清理戰爭廢墟。

從某種意義上講,伯坦果德的100多萬戰爭難民才是天大的問題。

當然,印軍沒有放棄反攻克什米爾的念頭。

在重回伯坦果德之後,印軍就發起了反擊。

什麼反擊?

針對查謨的反擊。

可惜,在連著發動了幾次進攻之後,印軍高層才意識到,只靠步兵,根本不可能突破巴軍的防線。

很簡單,在平原地區作戰,步兵幾乎就是去送死。

那麼,在山地呢?

同樣是送死。

印軍在積極反擊,巴軍也在積極加強防禦部署。

跟過去幾十年的情況一樣,巴軍所做的,其實就是透過設定據點等方式,控制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道路與山谷。

雖然巴軍的防線不夠嚴密,無法阻止印軍的滲透作戰,但是足夠讓印軍的反擊行動化為泡影。

其實,這些零散的據點,足以讓印軍的大規模反擊行泡湯。

為啥?

巴軍掌握著制空權,還有足夠多的遠端炮兵。

如果只是菱形的滲透作戰,問題還不大,印軍也不可能靠滲透到巴軍防線後方的小股部隊奪回失地。

大規模進攻,就得考慮巴軍的遠端打擊了。

顯然,在山地作戰,最多也就只是給巴軍制造一些麻煩。

在過去幾十年裡,印軍的邊防部隊與山地部隊給巴軍制造的麻煩還少嗎?

要說應付小規模交戰的經驗,恐怕還沒有哪支部隊比得上巴基斯坦陸軍的山地部隊。

此外,隨著戰線穩定下來,巴基斯坦的邊防軍被派了上去,做為主力的山地部隊被陸續撤了下來。

其實,印軍在反擊行動中的傷亡更加慘重。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反擊的最初階段,印軍每天傷亡官兵數百人,而且大部分都是由遠端炮火造成。

巨大的傷亡,嚴重的挫敗了印軍計程車氣。

雖然印度當局,以及印軍高層不願意承認戰敗,更不願意接受既成事實,但是前線的印軍將士卻不想為了政治家的野心去送死。

結果就是,在經過了最初半個多月的反擊之後,印軍前線部隊普遍開始後撤,準確的說是開小差。

啥意思?

印軍高層下達了反擊命令,前線部隊卻不會執行,或者說執行不到位。

打到後期,印軍前線部隊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隔著戰線朝巴軍哨所放冷槍。

如果上面的壓力太大,就把迫擊炮送上來開幾炮。

總而言之,不止是士兵,連基層軍官都心灰意冷。

這樣的軍隊,還能打勝仗?

當然,在經過了最初半個月的反擊之後,印軍高層也認識到,繼續反擊就是讓官兵去送死。

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穩住戰線就不錯了。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新形成的戰線上,也就是克什米爾與印度的邊境線上,雙方進入了靜坐戰階段,都沒再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最多隻是偶爾放冷槍,提醒對方,自己還在防線上。

第630章 外援到達

克什米爾邊境線上的戰鬥還在進行,雙方也在調兵遣將,只是在聯合國總部,停火磋商也沒終止。

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局面。

雖然雙方都在積極發起進攻,或者為進攻做準備,但是在是否停戰談判,以及是否透過談判解決紛爭的問題上,雙方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似乎雙方都覺得,會在某個時候開始談判。

什麼時候?

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

當然,至少巴基斯坦當局是這麼認為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巴基斯坦當局一直認為,只要能夠取得一次決定性的勝利,印度就會坐下來談判。

印度當局呢?

以當時的情況,印度確實需要一次勝利。

為啥?

只有證明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也只有證明還有取勝的能力,印度才有可能獲得美國與日本的援助。

關鍵是,這兩事的因果關係顯然搞反了。

印軍已經喪失了絕大部分主戰裝備,拿什麼去取得勝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