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打一場防禦戰?
不是不可以,但是取勝的機率實在渺茫。
可見,印度要想取得勝利,首先就要獲得外界的援助。
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當局或許不是在為取勝做準備,而是在等待。
等什麼?
當然是援助。
其實,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哪怕沒有任何情報支援,也能推斷出,印度已經在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或者說,印度已經獲得了某個大國的承諾,即將獲得援助。
為啥?
如果沒有外來援助,哪怕只是外來援助還不夠明朗,印度當局都不可能在談判的事情上拖下去。
拖下去,就只會遭受更為嚴重的失敗。
顯然,早點進行談判,肯定要比遭受了慘敗之後進行談判好得多。
特別是伯坦果德戰役之後,印度當局更加沒有理由拖下去。
說白了,丟掉克什米爾已成定局。
如果再次遭受慘敗,印度總理必然會下臺。
到時候,不管是誰上臺執政,首先要做的都是跟巴基斯坦進行停戰談判,然後吞下戰敗的苦果。
既然結果不可改變,那麼由誰來承擔,又有什麼區別?
綜合這些,就不難推斷,印度當局肯定得到了承諾,而且由某個大國提供的援助很快就會到達。
問題是,什麼性質的援助?
開戰的第55天,一支規模龐大的運輸船隊到達了孟買。
這支船隊裡的船隻,全都來自美國與日本,不過有一些懸掛的是第三國的國旗。
不過,送來的不是美國與日本的裝備,而是清一色的俄製裝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數百輛t…90主戰坦克。
這些坦克,有很多甚至還沒有抹掉俄軍的標誌!
顯然,這是俄軍的二手貨。
當然,在交付給印軍之前,這些坦克都做了必要的改造,比如拆掉了一些關係到俄羅斯軍事機密的敏感裝置。
這些坦克是怎麼來的?
顯然不是俄羅斯提供的援助。
要知道,在俄軍,t…90依然是主力。
就算俄羅斯打算援助印度,也會提供t…72,而不是更好的t…90,何況還是來自俄軍的現役裝備。
其實,就在這支船隊到達孟買之後,俄羅斯當局就發表宣告,宣稱沒有向印度提供任何軍事援助。
那是什麼?
軍火貿易。
關鍵就是,購買這些坦克的不是印度,而是南非。
只是,出錢的是日本。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日本當時透過南非,用大約20億美元,從俄羅斯購買了500輛主戰坦克。
南非什麼都沒做,就拿了百分之十的手續費。
隨後,這些坦克就被裝上了美日提供的滾裝貨輪。
500輛坦克,足夠武裝4個滿員裝甲旅了。
此外,還有上百門自行榴彈炮,以及大約600輛步兵戰車。
用這些主戰裝備,足夠武裝10個旅。
顯然,印度當局等的就是這批援助。
可惜的是,印軍卻沒有把這些裝備用在正確的地方。
為啥?
以當時的戰場局勢,在阿姆利則方向,就算增加10個旅的兵力,印軍也未必能夠力挽狂瀾。
關鍵就是,在戰場對面,巴軍至少有6個裝甲旅。
如果有需要,巴基斯坦還能抽調4到6個裝甲旅,在該方向上投入至少1200輛主戰坦克。
印軍呢?
除了剛獲得的援助,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主戰坦克了。
當然,不是沒有,而是沒辦法動用。
印軍剩下的主戰坦克,全都放在東北地區,而且總共也就只有300多輛,勉強讓5個裝甲旅保持完整建制。
拿500輛坦克去對付巴基斯坦的1200輛?
顯然,印軍再能打,也肯定得輸。
可見,在阿姆利則,印軍根本不可能取勝。
那該怎麼打?
很簡單,開闢新戰線。
為了在阿姆利則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巴軍一直調整兵力部署,幾乎所有的主力裝甲部隊已經派往北部戰線。
在南方戰線上,巴軍的兵力並不算強大。
當時,守衛卡拉奇的巴軍中,只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