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知道,裝甲部隊對後勤保障的要求比步兵高得多,因此在很多時候,決定一支裝甲部隊戰鬥力的,其實就是後勤保障能否跟上,以及後勤保障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而不是說能夠投入多少兵力。

事實上,巴軍一直沒有投入足夠多的兵力。

為啥?

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

受此限制,巴軍也不可能在印度境內取得多大的成功。

其實,真要比起來的話,印度境內的交通條件還不如巴基斯坦。

受到這麼多的限制,還怎麼打?

由此,帶來了一個非常顯示的問題。

這就是,只要印度不肯談判,戰爭就能一直拖下去。

在伯坦果德戰役結束之後,巴基斯坦當局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其實,在此之前,巴基斯坦當局就有所警覺。

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問題,印度當局可以一直把戰爭拖下去,而巴基斯坦顯然不能一直拖下去。

為啥?

這並不是巴基斯坦想要的戰爭。

如果由巴基斯坦做主,這場戰爭根本就不會爆發。

那麼,接下來該怎麼打?

對此,巴基斯坦當局也沒有想明白,或者說一時還沒有找到可行的辦法。

在當時,巴基斯坦當局唯一能夠做的,其實就是儘快掃蕩印控克什米爾,完成既定的戰略目標。

為此,在伯坦果德戰役期間,巴軍一直把重點放在北面的克什米爾地區。

即便在伯坦果德戰役結束之後,巴軍也在加強邊境地區的防禦部署,動用了足夠多的兵力與物資。

說白了,巴基斯坦加強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就是在為長遠考慮。

為啥?

如果印度不肯進行停戰談判,巴基斯坦就把佔領克什米爾地區變成既成事實,讓印度根本沒得談。

到時候,哪怕拖上幾年,對巴基斯坦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別忘了,除了查謨附近是平原之外,整個克什米爾都是山地,屬於易守難攻的地形。

只要巴軍站穩了腳跟,那麼印軍想要奪回失地,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無法透過小規模軍事行動達到目的。

發起大規模進攻?

顯然,首先得問印軍有沒有那個實力。

如果沒有,那就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只不過,關鍵依然是讓印度坐下來談判。

那麼,如何才能讓印度坐下來談判?

顯然,打到這個程度,要進行停戰談判,難度非常大。

關鍵就是,印度當局並不願意承認戰敗,而且仍然認為有扭轉戰局的希望,甚至仍然覺得能夠反敗為勝。

要不然,印度當局也不會一直拖著不跟巴基斯坦進行停戰談判。

從這個角度出發,要讓印度坐下來談判,唯一的辦法,就是打掉印度當局的希望,甚至是讓印度當局垮臺。

那麼,該怎麼打?

其實,這就是雲龍建議巴軍在阿姆利則方向發動進攻的關鍵所在。

印度當局還在堅持,無非有兩個條件。

一是擁有足夠多的兵力,而且在西北方向上的主力部隊依然存在,即部署在阿姆利則附近的幾十萬大軍。

二是對美國與日本抱有幻想,認為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援助。

美國與日本是否援助印度,其實是由印軍的表現決定。

如果印度註定會戰敗,美國與日本憑什麼援助印度?

那麼,打掉印軍的主力部隊,讓印度喪失最後的希望,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第629章 靜坐戰

其實,在伯坦果德戰役期間,巴軍高層就已經認識到了問題所在,也開始著手調整兵力部署。

當然,重點依然是克什米爾。

不管怎麼打,巴基斯坦絕對不會讓出已經佔領的印控克什米爾,而且會逼迫印度當局接受既成事實。

只是,守住克什米爾,需要的只是步兵。

在克什米爾,裝甲兵幾乎沒有用武之地。

再說,已經打下查謨,也就沒有必要把主力部隊放在這裡了。

接下來,就是阿姆利則。

只是,攻打阿姆利則,顯然困難得多。

為啥?

阿姆利則在印度河平原上,而且是印軍重點守衛的邊境軍事重鎮,不但有數十萬印軍的主力部隊,還有嚴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