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防線。

其實,這也是巴軍之前不願意打阿姆利則的關鍵所在。

關鍵就是,巴軍沒有兵力優勢。

在整場戰爭中,巴軍從上到下,對兵力問題都極為敏感,而且一直認為在兵力上存在的問題會導致嚴重後果。

為此,巴軍在作戰的時候,都顯得小心翼翼。

很多時候,因為沒有兵力優勢,巴軍甚至願意選擇防守,也不願意進攻,哪怕需要在本土打防禦戰。

顯然,這也正是巴軍在拉合爾死守了半個月的原因。

說得更直接一些,巴軍明顯有點膽怯。

當然,也沒啥好奇怪的。

之前的幾次印巴戰爭,巴軍全都輸了,而且輸得非常徹底。

特別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在主動發起進攻的情況下,巴軍依然迅速戰敗,最終還被印度肢解。

數十年來,在戰略層面上,巴基斯坦一直處於防守的位置。

在國防建設上,巴基斯坦也始終以戰略防禦為重點。

雖然巴軍一向強調進攻,特別是巴基斯坦空軍,但是歸根結底,巴軍強調的進攻都只是戰術與戰役層面上的進攻。

簡單的說,就是以攻代守。

為啥?

巴基斯坦的戰略縱深太淺了,如果打得不夠積極,就有滅國的危險,因此在戰術層面上必須積極主動。

現在,位置調換,巴軍反到不太適應了。

當然,這也跟巴軍沒有類似的準備有關。

什麼準備?

巴軍高層壓根就沒有想過能夠在印度境內打一場進攻戰,更別說是大規模戰略進攻,一次圍殲數十萬印軍那樣的大會戰!

說得直接一點,巴軍連這方面的作戰預案都沒有!

過去幾十年,巴軍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預案,全都是圍繞著本土防禦展開,即在本土防禦作戰中擊敗印軍。

當然,這樣的預案,決定了巴基斯坦的國防建設。

此外,在日常訓練與演習中,巴軍也主要是依託本土作戰。

總而言之,在發現需要到印度境內打一場殲滅戰的時候,巴軍高層才猛然發現,手裡沒有現成的作戰方案。

怎麼辦?

當然是趕緊制訂作戰方案。

此外,就是調兵遣將。

當然,還有前期的偵查工作。

結果就是,巴軍需要足夠多的時間為攻打阿姆利則做準備。

在此期間,主動權落到了印軍手上。

只是,這麼說不夠準確。

當時,印軍的麻煩更大。

什麼麻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