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採用碳化鎢彈芯,至少應該研製一種碳化鎢彈芯的彈頭,提高對有防護人員的殺傷力。
其實,碳化鎢的價格早就降了下來,而且早已獲得普及。
早在十多年前,俄羅斯就率先在5。45毫米槍彈上使用碳化鎢彈芯,把槍彈的穿透效能提高了一大截。
此外,美軍也研製過使用碳化鎢擔心的5。56毫米槍彈,不過只給特種部隊使用。
對趙禹來說,研製一種碳化鎢彈芯的彈頭,根本就不是事。
別忘了,在6。6毫米槍彈與8。8毫米槍彈上,趙禹早就測試過碳化鎢彈芯,也研製出了使用碳化鎢彈芯的7。62毫米nato彈,並且交付給沙特特種部隊使用,實戰證明其效能極為出色。
沒有用碳化鎢彈芯,理由是降低成本。
使用碳化鎢彈芯肯定回提高槍彈的製造成本,而oicw專案針對的是m4/m16,今後將裝備美國陸軍,因此槍彈的成本至關重要,哪怕一顆子彈貴幾分錢,幾十年使用費用也將多出數十億美元。
當然,只要有需要,研製一種使用碳化鎢彈芯的槍彈,根本就不是問題。
在提出意見與建議的同時,bae系統公司的技術人員也對6毫米埋頭彈給予肯定,給出了中肯的結論。
這就是,6毫米埋頭彈完全可以拿去參與oicw專案選型。
當然,如果針對提出的問題加以改進,希望就更大。
至於相關槍械,不在兩家公司的合作範圍之內。
這也可以理解,即首先確定槍彈,再設計發射槍彈的槍械。
如果連槍彈都沒有達標,就算設計出了槍械也沒什麼意義。
在技術人員提交報告後,瑟琳娜就再次前往倫敦,跟勞倫斯商討後繼合作問題,也就是合同的問題。
這次,勞倫斯沒有那麼爽快,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d&f公司什麼時候能夠量產6毫米埋頭彈,至少得具備量產能力,畢竟參與美軍選型,肯定要進行大量測試,也就需要生產足夠多的槍彈,此外量產能力與量產價格都是選型的重要指標。
二是,d&f公司能不能在短期內拿出一種發射6毫米埋頭彈的槍械,最好是一個完整的班用槍族,而且效能至少達到美軍提出的基本標準,用一套完整的彈槍系統參加oicw專案選型競爭。
關鍵是第一個問題,畢竟6毫米埋頭彈是d&f公司所獨有。
至於槍械,反到是次要問題,勞倫斯也明確提到,如果d&f公司沒這個能力,他會考慮跟其他公司合作。
對此,瑟琳娜也做出了明確答覆。
d&f公司暫時不具備量產6毫米埋頭彈的生產能力,但是肯定能在不久之後解決,即第一條生產6毫米埋頭彈的彈藥生產線已在籌備,最遲明年初就能進行試執行,在明年中期全面投產。
至於槍械,瑟琳娜提出,d&f公司可以自籌資金,按照oicw專案的標準,設計一種發射6毫米埋頭彈的步槍,然後交給bae系統公司進行驗收測試。如果被採納了,d&f公司就以一級承包商身份參與oicw專案。如果沒被採納,bae系統公司也沒有損失,即開發費用是由d&f公司掏腰包。
瑟琳娜還暗示了勞倫斯,d&f公司將拿發射埋頭彈的槍械參加沙特陸軍招標。
也就是說,哪怕沒有被bae系統公司選中拿去參與oicw專案,d&f公司也能靠沙特陸軍的訂單賺回開發費用。
到此,問題全都得到了解決。
第289章 不值得高興
倫敦,bae系統公司總部。
合同簽字儀式很隆重,也很熱鬧,來了一百多名記者,幾十家與bae系統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公司還派來了代表。
自始至終,王棟都在幕後。
坐在臺上,在聚光燈面前,在合同上籤下名字的是瑟琳娜。
還好,bae系統公司早已公佈訊息,將在合同簽署之後舉辦新聞釋出會,因此沒有哪個記者去為難瑟琳娜。
其實,很多記者根本不認識瑟琳娜。
雖然大半年前,d&f公司一舉拿下沙特特種部隊訂單,但是在英國,沒幾家新聞媒體關注這家小企業。
儀式結束之後,王棟陪同瑟琳娜去地下車庫。
勞倫斯已經做好了安排,將在晚上舉行宴會,款待瑟琳娜,以及其他幾十家企業派來的代表。
其實,這傢伙非常摳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