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印軍高層甚至提出在南方戰區發動新的進攻。
這就是,攻打卡拉奇,迫使巴基斯坦向南方戰場調派兵力,從而減輕印軍在拉合爾方向上的壓力。
如果巴軍沒有調整部署,仍然把重兵集結在拉合爾附近,那麼就擊中兵力攻打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城市,爭取迅速拿下卡拉奇,切斷巴基斯坦獲得海外援助的主要通道,讓巴基斯坦失血而亡。
毫無疑問,這個設想非常大膽。
問題是,印軍有實施這套作戰計劃的資本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在戰前,印軍就沒有制訂類似的作戰計劃,連方案都沒有。
立即著手製訂作戰計劃?
不要說印軍,就算換成美軍,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內,拿出一套從地面攻打卡拉奇的作戰方案來。
更何況,在有了計劃之後,還需要讓部隊熟悉計劃,也就需要跟更多的時間。
其次,印軍沒有足夠多的兵力。
不是說印軍的兵員不夠,在南方戰場上,印軍有20萬正規軍,而且能夠在短期內將兵員擴充到50萬以上。
印軍缺少的是主戰裝備。
要知道,印軍的主力裝甲部隊全都在拉合爾附近,而部署在南方戰場上的裝甲部隊只有兩個旅。
兩個旅能幹什麼?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巴基斯坦部署在卡拉奇的裝甲部隊也不多,也許就只有一個裝甲旅,而且裝備的是較為落後的69式坦克,但是隻要戰鬥打響,巴基斯坦陸軍肯定會向拉合爾增兵。
更何況,由阿盟國家提供的援助全都在瓜達爾港。
也就是說,利用運抵瓜達爾港的主戰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幾個裝甲旅。
往更長遠的看,巴基斯坦獲得援助也要比印度容易得多。
別的不說,只要巴基斯坦有需要,華夏隨時都能開動生產線,在幾個月內為巴基斯坦提供數百輛vt…5之類的輕型坦克。
最後,印軍沒有足夠多的物資來發動另外一場大規模進攻。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印軍在後勤保障方面的問題已經暴露了出來。
雖然由阿盟國家實施的石油禁運沒有對印度產生太大的影響,印度仍然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買到石油,從美國進口頁岩油,也能花高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但是在其他方面,印度的問題非常突出。
比如,印軍一直存在彈藥不足的問題。
只是在拉合爾方向上,很多印軍作戰部隊就沒能獲得必要的補給,也就無法在進攻行動中發揮出全部的作戰能力。
當時,甚至連一些主力部隊都沒能獲得足夠多的彈藥。
比如在拉合爾北面,印軍裝甲部隊的主戰坦克,長期只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穿甲彈,也就是每輛坦克4發,而且這些穿甲彈全都是從其他部隊抽調來的,很多是庫存貨,效能早已落後。
連物資保證都做不到,印軍拿什麼去攻打卡拉奇?
其實,印度當局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
比如,在開戰之後,印度外長就飛往東京,向日本求援,希望日本能夠為印度提供必要的援助。
問題是,日本也愛莫能助。
當時,日本能夠提供的,也就只是一些155毫米炮彈。
對印軍最需要的坦克彈藥,日本確實辦不到。
為啥?
日本儲存的都是120毫米整裝炮彈,而印度坦克使用的是125毫米分裝炮彈。
就算日本願意幫忙,也就是幫助印度從國際市場上採購,而生產125毫米炮彈的廠商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當時,除了華夏與俄羅斯,生產與出售125毫米穿甲彈的就只有以色列。
其實,印度陸軍的t…90s使用的就是以色列生產的穿甲彈,而不是俄羅斯的穿甲彈,因為以色列的穿甲彈要好得多,之前從俄羅斯進口的穿甲彈,只是t72m1使用,沒有配發給t90s。
繞了一大圈,印軍最後還是回到了拉合爾。
可以說,以印軍的實力,能夠打下拉合爾就已經是萬幸了。
至於開闢南方戰線,也就只是想想。
為此,在開戰的第8天與第9天,印軍終於用上了大殺器,也就是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在這兩天裡,印軍總共發射了近百枚“布拉莫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