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狼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歷史人物的出處,三國之群雄召喚,龍城狼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駿馬﹐由造父趕車﹐伯夭作嚮導﹐從成周出發﹐越過漳水﹐經由河宗﹑陽紆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於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飲酬酢的神話故事。其中的成周﹐經學者研究﹐認為是指洛邑﹔穆王的西行路線﹐當是從洛邑出發﹐北行越太行山﹐經由河套﹐然後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肅﹑青海﹑新疆﹐到達帕米爾地區(西王母之邦)。
而在《竹書紀年》之中,穆天子出征,造父隨行駕車,會見西王母,這些內容都是切實存在的。
另一方面來說,從《竹書紀年》第一次出土的情況不難看出,兩漢時期乃至是漢末三國時期是沒有這個流傳的。
根據《晉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束皙》記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準的汲郡人盜墓,得到墓冢的竹簡數十車,皆以古文記載,史稱“汲冢書”。其中有記載夏商周年間的史書十三篇,晉人初名之“紀年”(又稱“汲冢紀年”)。
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和嶠奉命將散亂的竹簡排定次序,並用當時通用的文字考訂釋文,遂有初釋本竹書紀年。又稱“荀和本”。
若是晉朝時期有流傳,那不可能晉武帝會這麼興師動眾去折騰這個事情。
所以說,這個原因也是導致司馬遷《史記》之中的這些內容是參照《春秋》的說法。
系統最後說的《戰國策》同樣意義也是比較深遠的,但是相對來說,追溯不到前幾者那麼久遠的時代,《戰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並沒有涉及到三皇五帝,堯舜禹乃至是****的內容。
當然,他在某些方面的重要性是其他幾書不能比擬的。
《戰國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就是縱橫家。其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獨與儒家牴牾不合,因而為後世學者所詬病,曾被斥之為“邪說”、“畔經離道之書”。
雖然習慣上把《戰國策》歸為歷史著作,但是與《左傳》、《國語》等有很大不同。有許多記載,作為史實來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寫唐雎在秦廷中挺劍脅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一類內容,與其說是歷史,還不如說是故事。
《戰國策》善於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於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
當然,對於系統來說,實在是不存在太多所謂不可盡信的問題。不引入野史演義,封神神話就不錯了,被歸類為‘正史’的記載,塑造出來的人物你還有意見?(未完待續。)</dd>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