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的板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6章 拿什麼拯救你,電競,重生之遊戲教父,沒文化的板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2017年第一屆wcg正式舉辦後,電競產業就逐漸火爆了起來。
但是現在電子競技的現狀讓葉樂倍感頭疼。
它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學習、進步和改善。
簡單來說,電子競技產業現在還存在著三大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專業的電競人才缺乏,不僅僅是職業隊員,相關的電競產業人員非常缺少。
二是商業模式過於單調和不完善,幾乎就是退役開網店+直播。
三是俱樂部運營機制不健全,缺少閉環和可持續性。
就拿葉樂最近的調查來說吧。
華夏電子競技俱樂部因為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本身對管理者就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現如今電競俱樂部的管理人員專業度很低,基本上都是職業選手退役後轉型擔任,或者是一些電競愛好者,且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在文化程度與社會閱歷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自然而然就會經常出現這幫管理人員瞎搞的事情發生。
這不是鬧著玩嗎?!
所以也難怪這段時期華夏電子競技被曝出很多潛規則、
職業選手直接勾心鬥角之類的醜聞。
近期,在第三屆wcG備戰期間,葉樂就聽說國內四大最強俱樂部之一KoE俱樂部就曝出了他們的種子選手在備戰期間仍開啟了直播,並且玩起了和比賽毫無關係的網遊,一玩就是好幾天!
反觀國外那些俱樂部對於wcG的參賽選手的限制非常嚴格,也一直保持著高水準的競技狀態,
你說這比賽該怎麼打?
受行業特徵限制,職業的電子競技選手的年齡普遍偏小,當然這也和葉樂曾經在公共場合提到過的職業選手在25歲之後實力就會下滑有關。
選手基本沒有社會經歷,有的甚至依舊處於叛逆期,心理素質也比較弱,太浮躁,容易被花花世界給迷了眼,選手之間的溝通也是個難題。
上次wcG上,葉樂就親眼看見一個年輕華夏職業選手都曾因為心理素質比較差導致發揮欠佳止步八強,而這個選手其實並不缺少奪冠的實力。
歐美地區雖然在這個世界電子競技起步的確比華夏要晚得多,可是他們已經逐漸從制度和體系追趕上了華夏。
葉樂都不得不佩服他們把“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道理運用自如。
沒錯,葉樂他們那一套華夏電子競技聯盟、比賽制度、俱樂部模式都被這群外國人給學走了,甚至還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很多最佳化......
葉樂總不能親眼看著自己費盡心血扶持起來的華夏電競被別人趕超,甚至成為落後和不專業的代名詞吧!
要想讓電子競技市場真正發展,構建電子競技生態圈是關鍵。
而在這一生態圈中,賽事是基礎,職業選手則是玩家與賽事的重要銜接。
如果過分重概念輕生態,
中國電子競技市場將難以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葉樂覺得華夏電子競技職業俱樂部目前面臨專業管理人才缺位、商業模式倒置、執行機制不健全等多重問題,這些問題最終表現為大型賽事成績不理想,倘若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最終則將影響華夏整個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
如今的華夏電競,商業化發展還很不成熟。
葉樂作為華夏電子競技聯盟的主席當然知道在這個行業內,最初選手的平均工資只有3000元人民幣,隨著俱樂部成績的提高,選手的待遇也在提高,在拿下多項冠軍後,工資大概也就只漲到七八千人民幣的樣子。
這還只是電競俱樂部中的一線戰隊,相比於其他沒有成績的戰隊,選手的待遇還要低很多。
再看看傳統的體育行業,幾乎很多人都知道一個體育專案解說的薪資與選手的薪資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據葉樂的瞭解,如今華夏電競行業,解說的收入、名氣要比大多數普通選手的收入要高!
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狀況,這種現象導致很多新人不願意打職業,職業壽命短,待遇低,還不如轉教練、解說或者直播划算,畢竟選手也是人,也需要生存......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是俱樂部單方面的問題,而涉及到整個產業的大環境。
如今華夏電競發展主要以盈利和推廣遊戲產品為目的。
它並沒有真正定位成一項職業的體育競技賽事,這也限制了電競產業商業模式的開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