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卷風起於飄萍之末
午時將近,規模宏大、佈局嚴謹的德州漕運衙門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崇禎十二年元月初三,是范家德州私通建奴和大明降人開斬的時間。
背叛大明,死有餘辜!
德州百姓都知道,可讓眾人議論紛紛的是官府處置之嚴厲,手段之狠辣,語氣之決絕才是他們討論的重點。
時下,大明百姓對鬼神之說普遍認同。
陰陽家說陽氣最盛,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所以大明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
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
故而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將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與此同時,漕運衙門八面牆上寫明範家和大明降人罪行通告:
大明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無論是叫漢人抑或是明人,終歸是炎黃血脈,同祖同宗,傳承數千年而乍然不絕。
然有山陰介休范家,私販糧草鐵器等戰略物資於建奴,繼而發展到勾結韃虜,夥同大明降人替其運糧運兵,間而殘殺大明子民。
其甘心從逆,竟作漢奸,即刻嚴誅,決無寬貸。
且必將貽羞萬古,永世不得翻身。
奸人賣國者,斬之!斬之!斬之!
可以說,此令一出,隨著德州運河之利,必將傳遍大明江南江北。范家三代以內,必無翻身可能。
臨時搭建的監斬高臺上,秦浩明拉著有求於己的倪寵和顏繼祖一起觀看行刑。
當然,其中也有他的小算盤。
此次斬殺范家和大明降人,並未透過刑部的稽核批示,而是他自作主張想殺一儆百!
雖然范家通敵證據確鑿,秦浩明不可能有太大的問題,可一條僭越之責卻是實實在在。
如果私下一刀了之,那殺了也就殺了。反正現在是戰時,朝廷也不可能過多苛責。
可秦浩明覺得那樣就沒有警示不臣分子的意義,而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該有的手續國家律法必須遵守。
如此一來一回勢必耗時頗多且存在變數,他哪裡有時間有耐心?
故而,顏繼祖和倪寵作為封疆大吏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秦將軍,真的不要再等等刑部的批示嗎?”
臺下民眾熱情高漲,臺上顏繼祖如坐針氈,悄悄轉頭再次詢問秦浩明。
“顏大人無需憂慮,事急從權而已。但有所責,一律諉之破虜身上!
此事倪督作證,要不立據為證也可。”
人家是礙於情面,無可推脫,他秦浩明豈是過河拆橋之人?
“顏大人請安心,本將願為證!”
事情多少和倪寵也有關係,此時他也站出來表態。
有了他們的承諾,顏繼祖的心裡稍微安定。他是老派官員,講究行事有理有據,行事穩健。
行刑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對時間的準確性有著嚴格的要求。
用來計算時間的漏刻由四個漏壺組成,安放在階梯式的坐架上,高近三米。
由上而下,最上層的漏壺叫做日壺,第二層的叫做月壺,第三層的叫做星壺,最下層的叫做受水壺。
日、月、星壺的下部都有一個滴水龍頭,水依次沿龍頭下滴。
在受水壺銅蓋中央,插著一把固定的銅尺,自上而下刻有子到亥時,共十二時辰。
另外還有一個木質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緊靠銅尺,指向時辰刻度。
午時一刻,劍衛林立。
天雄軍將士押送范家子弟四十三人,大明降將十二人,連囚車都不用,只是用繩索綁成一串,抵達行刑地點。
一路過來,德州百姓用爛菜葉、臭雞蛋、土疙瘩等盡情宣洩著他們心中的怒火,並大加呵斥。
“顏大人,您老對德州百姓講兩句如何?”
午時三刻未至,顏繼祖作為山東巡撫,封疆大吏,頗為適合講兩句振奮民心士氣。至於倪寵,便是他想講,秦浩明也會阻止。
“不了,還是秦將軍講吧,百姓太多,本撫老矣,音量不夠。”
事猶未定,能參加此次行刑,是明日要天雄軍幫忙馳援濟南府的原因,顏繼祖哪裡還會繼續深陷?
“也好,如此末將僭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